“推而散之”理论在乳腺增生病(HMG)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推而散之”理论在乳腺增生病(HMG)中的应用研究 出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近年来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随着时代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易出现作息时间不规律甚至阴阳颠倒、生活压力增大、心情不畅、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并趋年轻化、社会高发的发展趋势。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实质性的良性多发性增生,在乳腺腺管及其周围相关组织都可以比较多的发生,有时可以伴随有大小不等的、边界清或不清的、质地较硬的囊肿和纤维组织结节形成;在临床上也有发生于小叶部部位的实质地性质的增生病人,其主要表现为乳管及腺泡上皮细胞增生的一种乳腺疾病[1]。中医文献对本病的描述比较多,历史名称有"乳痨"、"乳痛"、"乳核"、"乳痹"、"乳癖"、"乳痰"和"乳结"等等。根据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统计,其癌变率范围在1.25%-50%之间,多数资料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癌变的发生率约为10~20%,小叶增生癌变的发生率约为为1,5%-3.5%[2],随着病程增长其癌变率也随之增高,从相关报道可以分析出,本病故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工作、家庭、精神心里等各方面均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因此,防治乳腺增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HMG已经成为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引起一些人足够的重视,本病一直困扰着广大女性患者,少数男性也可以发病但是发病率明显较女性低。根据目前临床报道,近二十年随着本病发病率升高,治疗本病的方法得到较快发展,方法比较多,中医内服外治兼施,也有较多民间疗法治疗本病,西医治疗有健康教育、有药物疗法,也有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主要是激素,根据目前初步形成的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对于本病手术治疗并不值得提倡。手术是西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虽然可以立竿见影有切除局部组织的病变灶上有优势,但解决不了生成疾病发生的因素,特别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其它部位可以继续发生,继续生长的范围、程度较之前均有大的发展,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手术并不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用激素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般只是短时间内有比较好解除或缓解各种临床症状的作用,由于没有或不能调整人体内的内分泌功能,不能使各种内分泌协调,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经常适得其反,不但对治疗无益反而容易加重人体的内分泌紊乱,因此在临床上拟寻找一种不但有效而且安全治疗方法或手段凸显价值,这也正是本次研究的主要背景[4-6]。祖国医学对HMG的治疗方法因较西医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7-8]。推拿疗法作为祖国医学中的一种非药物疗法,临床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推而散之"理论很早就用于指导推拿临床治疗,对很多结、聚、痞病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根据"推而散之"理论对HMG的推拿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和临床总结,探索推拿治疗本病的手法规范操作及推广,对于扩大推拿疗法的治疗范围、丰富HMG病的治疗手段和提高HMG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通过对比推拿治疗组(推拿组)与针灸治疗组(针灸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治疗HMG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在"推而散之"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治疗HMG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旨在探索一种对HMG病治疗切实可行、有效安全、病人乐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HMG病提供多一种选择。方法:本研究将90例符合设计要求的HMG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针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运用推拿散法对推拿组的患者进行治疗,运用针刺对针灸组的患者进行治疗,运用桔荔散结片对药物组进行治疗。根据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8次学术会议(2002年)讨论修订的《乳腺增生病诊断、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制定乳腺上肿块大小、肿块硬度、乳房疼痛和肿块范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月经异常、烦躁郁闷和腰膝酸软作为次要观察指标,采用量表评分方法评定临床疗效,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数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t或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比较三组治疗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主要症状组内比较:主要症状包括乳房疼痛、肿块范围、肿块硬度、肿块大小四个方面。推拿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推拿组在乳房疼痛、肿块范围、肿块硬度、肿块大小方面均能明显改善症状。针灸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组在乳房疼痛、肿块范围、肿块硬度和肿块大小方面均可以明显改善症状。药物组乳房疼痛和肿块硬度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范围和肿块大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药物组在肿块范围和肿块大小疗效不明显,在乳房疼痛和肿块硬度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主要症状组间比较:在乳房疼痛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药物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块硬度方面,推拿组优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块范围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块大小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分差值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比较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症状组内比较:次要症状包括月经异常、腰膝酸软和烦躁郁闷三个方面。推拿组治疗烦躁郁闷自身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0000.05),月经异常和腰膝酸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推拿能改善烦躁郁闷症状,而对月经异常和腰膝酸软则改善不明显。针灸组在腰膝酸软方面自身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40.05),月经异常和烦躁郁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能改善烦躁郁闷和月经异常症状,而对腰膝酸软则改善不明显。药物组治疗烦躁郁闷和腰膝酸软方面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异常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药物能明显改善烦躁郁闷和腰膝酸软症状,而对月经异常则改善不明显。次要症状组间比较:在月经异常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5),针灸组优于推拿组;推拿组与药物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均不能有效改善症状。在烦躁郁闷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10.05),均能有效改善症状;推拿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70.05),推拿组优于药物组。在腰膝酸软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00.05),均不能有效改善症状;推拿组与药物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药物组优于推拿组。在评分差值方面,推拿组与针灸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60.05),说明两组疗效相当;推拿组与药物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优于推拿组。在总体疗效(率比较)上,推拿组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60.05),药物组优于推拿组;推拿组与针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80.05),两组疗效相当。结论:与针灸和药物治疗HMG一样,推拿是的治疗HMG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改善乳腺肿块硬度、肿块大小和烦躁郁闷方面有比较独到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维真;自拟消核饮治疗乳腺增生病54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2 张玉金,张文芝;乳腺增生病治疗体会[J];江苏中医;2000年07期
3 莫滚,李洪,谭俊;药物文胸治疗乳腺增生病86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年05期
4 刘德林;乳增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体会[J];四川中医;2001年02期
5 彭清慧;中医周期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J];四川中医;2001年10期
6 骆新莹;乳腺二胡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J];国医论坛;2001年01期
7 张景春,陈力;乳康汤内服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2300例[J];河北中医;2001年09期
8 刘宝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1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1年02期
9 司徒红林,任黎萍,陈前军;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信息;2001年04期
10 张家花;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T,E_2,GH,PRL水平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柳;姜萱;杨锦文;;生物波康乳仪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观察[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2 夏仲元;伍锐敏;任卫华;庞洁;;理活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思源;宋阿凤;晋黎;;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娄海波;;中医情志干预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裴晓华;郭琪;;乳腺增生未必为乳腺增生病[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申郑堂;刘少华;海健;;乳康宁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临床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娄海波;;中医情志干预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晓雁;吴彦岚;司徒红林;刘鹏熙;;乳腺增生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专家咨询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郭璐;唐乾利;;乳腺增生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宫少波;宋爱莉;;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探讨[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燕正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证治心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裴晓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王惟恒;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外治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吴信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体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赵东;乳腺增生病的西药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 唐汉钧;乳腺增生病的证治心得[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裴晓华;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四川 李翠祝;柴胡疏肝汤治乳腺增生病观察[N];民族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关兴;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李静蔚;乳腺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孙二虎;丹仙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赵迎春;影像学在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中的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孙庆颖;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证与中医体质、多普勒及钼靶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莎;乳腺增生病发病情况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苏珊珊;中药疏肝散结、补肾柔肝周期疗法冶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3 刘晓;散结消癖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4 陈泓宇;益气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王超颖;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全科治疗方法初探及乳康舒胶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海霞;中药外敷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新均;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努尔曼古丽·卡马力;维吾尔医综合治疗异常黑胆质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疗效观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曾天宝;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系统评价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罗嘉仪;刮痧结合电针治疗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48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4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