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出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持续疲劳、活动减少为突出表现、发病率高的全身性综合病。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免疫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心理疗法、运动疗法。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和行为疗法、心理疗法的不可控性,使西医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收效甚微。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特别是针灸疗法,对本病的治疗卓有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对该机制的作用进行深一步研究。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科研方法学,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通过与中药治疗进行对比研究,客观评价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针刺结合耳穴贴压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治疗机理、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观察病例为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台湾中医诊所门诊临床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且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病人93例。分别将93例病人分为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组、单纯针刺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31例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11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的关于“虚劳”的诊断标准,中医肝郁脾虚证型方面参照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制定的关于肝郁脾虚型“虚劳”的诊断标准。针刺治疗取穴为肝俞、脾俞、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百会;耳穴贴压取穴为心、肝、脾、脑、皮质下、交感、神门;中药组采用逍遥散口服。隔日针刺一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隔日换耳穴一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中药连续服用10天,中间休息2天,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参照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肝郁脾虚证疗效评定标准,并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疗效指标测定。实验室指标为NK细胞、IgG、 IgM。总体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中医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标准探讨”拟定。结果:①肝郁脾虚型中医证型临床疗效总评分比较一个疗程治疗后,针刺+耳穴贴压组、单纯针刺组、中药治疗组的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总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耳穴贴压组的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总评分比单纯针刺组得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耳穴贴压组的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总评分虽然比中药治疗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针剌+耳穴贴压组的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总评分与单纯针刺组相比,仍保持较低水平(P0.05)。②肝郁脾虚型中医证型临床疗效各项评分比较治疗一个疗程后,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可较好地缓解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倦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的症状,中药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烦躁易怒、咽喉疼痛、失眠多梦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而单纯针刺组在短期疗效方面疗效不佳。治疗两个疗效后,各组的肝郁脾虚型中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对于体倦乏力、精神抑郁、多虑、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疗效较好。且在改善情志状况方面,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要优于中药治疗。随访情况表明单纯针刺和中药治疗的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反弹,疗效持续情况不佳,而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的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要好与单一的针刺或中药疗法。③疲劳评定量表(FAI)比较一个疗程后,针刺+耳穴贴压组疲劳评定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有减少(P0.05),单纯针刺组、中药治疗组的得分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疗程后,三组的疲劳评定量表得分(FAI)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K0.05);随访时,仅有针刺+耳穴贴压组的FA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方面,一疗程后,三组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个疗程后,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组的疲劳评定量表(FAI)比单纯针刺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组的疲劳评定量表(FAI)比单纯针刺组、中药治疗组均有减少(P0.05)。④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一疗程后,三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疗程后,针刺+耳穴贴压组、单纯针刺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比治疗前减少(P0.05),中药治疗组改善不明显(P0.05);随访时,仅有针刺+耳穴贴压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方面,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和随访时,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组的疲劳评定量表(FAI)与中药治疗组相比,得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比较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针刺+耳穴贴压、单纯针刺、中药治疗对于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状况疗效不显著。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耳穴贴压对于缓解患者的躯体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情况,维持精神健康有一定疗效,且在缓解患者的躯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针刺+耳穴贴压要优于中药治疗。而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方面,三种疗法作用不大。⑥生化指标比较NK细胞活性比较方面,治疗一个疗程后,三组的NK细胞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三组的NK细胞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随访时,中药治疗的NK细胞活性提高与单纯针刺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比较方面,一个疗程后,三组的IgG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三组的IgG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但组内差异不明显(P0.05)。随访时,中药治疗组的IgG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且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IgM比较方面,三组在治疗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随访时IgM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对于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生化指标方面,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耳穴贴压、单纯针刺和中药治疗均可提升患者的NK细胞活性及IgG表达水平,但远期疗效不理想。组间差异方面,中药治疗的NK细胞活性提升比单纯针刺明显。对于改善患者的IgM表达方面,三组疗法不佳。⑦三组治疗后慢性疲劳综合征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经秩和检验,H=17.09,P=0.039,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为87.10%,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8.74%,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97%。提示:对于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总体疗效方面,针刺+耳穴贴压的治疗效果比单纯针刺和中药治疗组显著。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组、单纯针刺组、中药治疗组对肝郁脾虚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都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各组的肝郁脾虚型中医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尤其对于体倦乏力、精神抑郁、多虑、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疗效较好。且三种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情况、抑郁症状、健康状况均有疗效,并能提升患者的NK细胞活性及IgG表达水平。关于疲劳评定量表方面(FAJ),单纯针刺和中药治疗的短期疗效较差,且疗效的维持时间性上不如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自评量表(SDS)方面,针刺+耳穴贴压治疗的远期疗效要优于单纯针刺,中药治疗对于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症状疗效不明显;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方面,在缓解患者的躯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针刺+耳穴贴压要优于中药治疗。而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方面,三种疗法作用不大。慢性疲劳综合征总体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对于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总体疗效方面,针刺+耳穴贴压的治疗效果比单纯针刺和中药治疗组显著。综上所述,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无副作用、疗法简便、疗效显著、且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丽岩;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5期
2 王天芳 ,张翠珍,王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与评定[J];医学综述;2001年06期
3 戴培红 ,蒋月荣;疲劳门诊引出健康话题——警惕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侵袭[J];职业;2001年02期
4 怡悦;运动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年06期
5 ;你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吗[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6 王天芳 ,王琳 ,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8期
7 王辛秋,王伟钢,陈燕;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2期
8 张晓东,罗荣敬;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J];中医研究;2002年05期
9 李文金 ,高书勤;慢性疲劳综合征[J];临床医学;2003年10期
10 李春昌,周纪平;慢性疲劳综合征专题讲座 慢性疲劳综合征[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兴中;姜敏;卢苇;周铭;;舒顺颗粒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闫莉莉;杨建宇;李彦知;吕海潮;;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知[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3 秦有;庞凤舜;蔡北源;陈经宝;张义荣;;慢性疲劳综合征定义及诊断标准的变迁[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孟宏;图娅;;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的新视角[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5 张李兴;曹田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迟伯乐;;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防治[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7 毛忠南;张永军;;经络疏通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7例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童晨光;;砭石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初探[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于娟;童晨光;;砭石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0例初探[A];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金若卓;王彩虹;;自然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状及展望[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医学部 方红;也谈慢性疲劳综合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罗照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要从儿时着手[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王青莲;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成因及保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毛嘉陵;你是否患了“慢性疲劳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 叶哲伟 (副教授);怎样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戴培红 蒋月荣;警惕慢性疲劳综合征[N];光明日报;2001年
7 上海浦东 王子扬;“慢性疲劳综合征”此刻正流行[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8 袁云;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N];保健时报;2003年
9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调养[N];保健时报;2005年
10 据新华社;日发现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蛋白质[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福兰;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姚韧敏;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3 陈金狄(Chan Kam Tek);通督调神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郭雅琪;针刺加耳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赖岳玄;从神论治选穴针灸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的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曾铭毅;小建中汤治疗心脾两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丁文彦;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郝燕;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因素、证候规律及疲劳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石阶瑶;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立锦;基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线虫模型的中药筛选及单体药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雪;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脾两虚型)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金鲁微;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取穴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刘亚光;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5 杨洋;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临床疗效评价[D];山西中医学院;2015年
6 武扬;缓解疲劳膏按摩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张扬;头针结合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高燕春;毫针刺结合皮肤针叩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9 成词松;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因时诊断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许荏惠;台湾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症证特点及发病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8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4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