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老年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认识刍议

发布时间:2018-01-02 17:44

  本文关键词:老年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认识刍议 出处:《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老年慢性肾脏病 中医认识 刍议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防治增龄所致老年人群的疾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增龄引起的全身各系统功能减退中肾脏最为突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增加死亡风险,缺乏特异西医干预手段。现代中医药文献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有散在报道,资料显示中医药干预老年慢性肾脏病治法与用药不同,对肾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老年慢性肾脏病与中医肾虚病机关系密切,肾虚是中医历来对虚损疾病的主要认识,补肾是干预虚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治病求本,补肾法是老年慢性肾脏病根本治法。
[Abstract]:China has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ge-induced diseases of the elderl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ublic health problems. Aging induced systemic dysfunction of the kidney is the most prominent.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the elderl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creasing the risk of death, lack of specific Western medicine intervention.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the elderly has scattered reports, data show that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reatment is different from medicati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kidney defici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idney deficiency is the main understanding of deficiency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ifying the kidney is one of the main means to interfere with the disease of deficiency.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分类号】:R277.5
【正文快照】: 2015年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人口达10.47%,较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的65岁以上人口占8.87%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65岁以上人口占10%为老龄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防治增龄所致老年人群的疾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老年慢性肾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飞鹏 ,李冬华 ,冯素云;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2年01期

2 扬蕴祥;;《中医补肾法》评介[J];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06期

3 杨友文,陈丽,魏彤;补肾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体会[J];哈尔滨医药;1996年04期

4 关雁;金智生;;补肾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年09期

5 王玉玲,王巍;补肾法治疗老年病病案5例[J];中医药学报;2001年03期

6 杨忠奇,李怡,孟君,冼绍祥,赵立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与中医药干预[J];福建中医药;2002年06期

7 唐前;补肾法治疗垂体前叶病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8 茅万里;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近况[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9 黎玉梅;补肾法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J];吉林中医药;2004年02期

10 王培红;尹锡泰补肾法治病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池晓玲;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谢玉宝;赵朋涛;;中医药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与中医药干预[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义明;;补肾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机理探讨[A];第八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4 王秀英;;中医药干预重症胰腺灸的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沈霖;杜靖远;杨艳萍;谢晶;周丕琪;杨家玉;高兰;刘保平;;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分子作用机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莉;张文高;郑广娟;刘龙涛;朱庆均;张丹;张静;徐敏;李宁;王显刚;季选秀;吴敏;王姗姗;刘美霞;孟红艳;于源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中医药干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霖;;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分子作用机理研究及临床观察[A];第八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8 于亮;刘郁;段绍斌;陈骏;吾买尔江·买买提;仝传志;张增峰;董俞龙;董杨帆;耿加敏;丁志翔;;非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中医药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A];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会议材料[C];2013年

9 李海松;韩亮;王彬;党进;;补肾法治疗男性不育的机制研究[A];首届岐黄男科论坛大会报告及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苏雅红;;活血化瘀法加补肾法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的临床研究[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海松 党进;补肾法治不育症机制猜想[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李雪墨;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杨明;补肾法治疗妇女经期延长[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王宁;中医药干预防治股骨头坏死前瞻性研究正式启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毛丹丹;IFG中医药干预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张森;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成辅;补肾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2 解国品;疏风凉血补肾法干预下CITP患者PD-1/PD-L变化规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周胜红;针灸补肾法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唐志宇;疏风凉血补肾法对CITP免疫调控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玉婷;失眠伴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中医药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丁妍彬;中医药干预化疗所致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姜付泉;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脉图参数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郭亭亭;吸烟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的中医药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欢;基于痰瘀伏邪理论的中医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耿丹丹;补肾法、疏肝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与调控PI3K/Akt通路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8 郑娟;褚玉霞教授补肾法学术经验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9 郭世燕;早发冠心病特点及中医药干预现状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银香;补肾法治疗肾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0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70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