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齐刺电针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1-03 18:40

  本文关键词:齐刺电针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出处:《中国针灸》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叉神经痛 针刺疗法 齐刺 电针疗法 扳机点


【摘要】:目的:比较齐刺电针疗法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电针组与常规电针组,每组18例。齐刺电针组采用齐刺扳机点(可激发面部疼痛的阳性反应点)为主,并予电针刺激;常规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扳机点,并予电针刺激,均隔日1次,10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个疗程后、第2个疗程后对两组综合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齐刺电针组和常规电针组治疗后综合症状评分和V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P0.01),齐刺电针组较常规电针组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均P0.01);齐刺电针组愈显率为44.4%(8/18)、总有效率为88.9%(16/18),分别优于常规电针组的27.8%(5/18)、66.7%(12/18,均P0.05)。结论:齐刺电针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常规电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re were 18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the trigger point (the positive reaction point that could stimulate facial pain) was used, and the electroacupuncture was given. The routin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trigger point and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nce a day for 10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the second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comprehensive symptom score, 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 (VA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comprehensive symptom score and VAS score of acupuncture group and routin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ere all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P 0.05 P 0.01). The score of 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ll P 0.01). The effect rate of acupuncture group was 44.4%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9 / 18,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27.850 / 18).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trigger poin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作者单位】: 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中医理疗科;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医院;
【分类号】:R246.6
【正文快照】: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出现的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常发生在单侧面部,疼痛性质被患者描述为刀割样、电击样、撕裂样疼痛,持续时间短,发作间歇期无明显症状。本病病因病机不明,属于中医“面痛”“面风”“风头痛”范畴。据统计,其年均发病率高达4/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锦;梁显锋;;浅谈齐刺法及其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02期

2 管遵惠;;面穴齐刺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聂怀利,袁淑华;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2年05期

4 戴晴;齐刺为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周仲瑜,张瑛;齐刺法治疗偏头痛68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年11期

6 周仲瑜,李家康,罗惠平;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年12期

7 陈文;齐刺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11期

8 熊源胤;齐刺法临床运用概况[J];河北中医;2005年02期

9 张阳普;宋爱群;指导;李家康;丁德光;;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10 吴军君;梁奇;;齐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6例[J];光明中医;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怀利;杜贵海;;齐刺法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李南安;李波;;“齐刺法”加电针治疗腰腿痛[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3 周仲瑜;;齐刺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幼平;;齐刺法加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鹏;;齐刺输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鹏;;齐刺输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惠平;;齐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郑兆俭;;温针齐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75例[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9 彭丽辉;;阿是穴齐刺加罐治疗肩周炎56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郎伯旭;罗建昌;;齐刺配合定点斜扳法为主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120例疗效观察[A];浙江省针灸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淮北市中医院 孙钰;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N];民族医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燕清;齐刺法配合闪罐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封百玉;侯书伟教授“面瘫齐刺穴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张妙奇;齐刺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潘晓菲;齐刺电针改善脑卒中后膝关节功能的穴位特异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张阳普;齐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6 赖雯雯;齐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孙小慧;培补肝肾——艾灸配合局部齐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邓甜甜;齐刺胆的下合穴对豚鼠急性胆囊炎模型血浆β-EP和CCK-8影响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霍金;齐刺电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萧碧英;齐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5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75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