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研究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冬病夏治 横断面研究 哮喘 穴位贴敷疗法 文献计量分析 系统综述
【摘要】:研究背景与意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在我国享有悠久历史,广泛使用于临床实践之中。随着循证中医药的迅速发展,临床及科研领域均迫切需要对该疗法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及评价,以为临床提供高等级的证据指导实践。本研究通过系统地整理收集该疗法的现代临床研究,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当前贴敷疗法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同时调查当前贴敷使用者的临床特征及认知体验,为进一步深入临床科研提供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系统地梳理现有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贴敷疗法不同类型临床研究的证据分布,探索贴敷疗法的研究热点疾病,分析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2.选取一个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热点疾病或状态,评价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依据;3.探索贴敷疗法使用者的临床特征、对贴敷疗法的主观态度,为贴敷疗法循证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方法检索范围:五个中文数据库及两个外文数据库:CNKI(1911-1978,1979-2015)、Sinomed(1979-2015)、VIP(1984-2015)、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PubMed(1966-2015)、Cochrane图书馆(2015年第6期)。按照既定的中英文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纳入符合既定方案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文献计量研究截止至2015年3月,系统综述截止日期为2015年6月。纳入研究对于发表语种及发表类型不作限制。共有四名人员进行文献检索及筛选,每名研究人员负责检索到的四分之一的文献筛选,并两两交换进行交叉检查。2.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既定的资料提取表,由四名研究者按照事先制定的资料提取表进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的基本特征、纳入研究者特征、试验类型、实施场所、干预/对照措施特征、治疗结果及结论。资料提取结束后,另一名研究者对提取数据进行核对,遇有分歧通过讨论协商解决。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定量分析。3.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两名研究者(ZF、YLJ)分别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遇有分歧时征求第三方(LJP)意见协商解决。质量评价标准根据Cochrane handbook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评价。4.Meta分析采用Revman5.2进行数据定量综合分析。结局测量后得到的等级变量数据均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报告测量的效应量,连续变量数据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CI报告效应量。根据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方法以及结局测量方面进行同质性检验,对于异质性较小的研究结果,运用Meta分析进行数据综合。运用倒漏斗图分析检测纳入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5.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连续取样,在三家三甲医院呼吸科门诊进行问卷调查,每家医院不低于300例。调查内容包括:①社会人口学资料;②临床特征(所患疾病、疾病严重程度);③既往贴敷的使用情况;⑤对贴敷疗法的态度和期望。于次年2~3月进行疗效的随访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研究结果: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自1977年到2015年期间,共计获得937个临床研究报告:包括随机对照试验40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52篇,病例系列458篇,个案报告19篇以及横断面调查研究4篇,共计涉及来自两个国家的232,138例患者(年龄从2岁到90岁不等)。除1篇研究在瑞士实施,以中文发表外,其余99.89%的研究均在中国实施。所有类型的研究中,贴敷防治的疾病分布频次最高的依次为哮喘(401,42.80%),慢性支气管炎(146,15.58%),变应性鼻炎(117,12.4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73,7.79%)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42,4.48%)。在502篇对照性临床研究中,以单独贴敷疗法对比其他疗法为主(16个种类,275个对照)。其中,最常见的对照类型为西药(187),安慰剂(41),传统中草药(36),不治疗(28)以及非药物中医疗法(24)。报告的临床结局指标中频次最高的为复合型结局指标(512,69.19%)。2."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稳定期哮喘防治效果: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共计纳入30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313例稳定期哮喘患者。所纳入的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偏低。贴敷疗法+常规疗法与单纯常规疗法比较,在降低哮喘发作的次数上具有优势(MD:-0.79;95%CI:-1.27 to-0.31;次/三个月;REM;I2=92%;MD:-0.62;95%CI:-1.14 to-0.10;次/六个月;MD:-1.95;95%CI:-2.83 to-1.07;次/年;REM;I2=92%;n=4),贴敷疗法vs假贴敷(安慰剂)疗法的比较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效果(MD:-1.85;95%CI:-2.33to-1.37;n=1)。对于肺功能指标(包括PEF%,FEV1%以及FEV1/FVC),贴敷疗法+常规疗法较单纯常规疗法的效果明显。而贴敷疗法与假贴敷疗法相比,其在改善PEF和PEF%两项指标上更明显。仅7个研究报告了轻度的可以耐受的不良事件。3.呼吸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使用现状:基于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来自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共计949例贴敷使用者,女性占62.4%(n=592);年龄自2到96岁(中位数为52岁)。连续使用贴敷疗法在三年及以上的贴敷使用者占64.7%(380/587),且其对贴敷疗法改善其目标疾病的自我感知满意度从45.9%到77.7%不等。选择贴敷疗法的主要原因为对中医的积极态度。42.4%的贴敷使用者使用贴敷的动机为治愈其目标疾病,70.8%的使用者对贴敷疗法的疗效抱有很高的期望。研究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检索并评价了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研究报告并且对近千例贴敷使用者进行了现况调查。贴敷疗法的临床研究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多,并且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贴敷疗法在各科疾病,尤其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另一方面,贴敷使用者对贴敷的疗效有较好的主观感受及较高的期望,也提示科研人员值得对贴敷疗法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其最佳的作用疾病和作用环节。但是,由于目前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今后的临床科研还需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Abstract]: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 This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therapy an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research . Results : A total of 937 clin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77 to 2015 . The most common control types were western medicine ( 187 ) , placebo ( 41 ) ,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36 ) , allergic rhinitis ( 117 , 12.49 % )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73 , 7.79 % ) , allergic rhinitis ( 12 = 92 % ; MD : - 2.83 to - 1.07 ; times / year ; REM ; I2 = 92 % ; n = 4 ) , plaster therapy vs . false - dressing ( placebo ) therapy .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retrieves and evaluates the clinical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winter disease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ed therapy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 especially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6年12期
2 朱晓龙;;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钱卫斌;张伟;卢绪香;蔡欣蕊;;浅谈三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05期
4 周颖芳;李万瑶;曹喜俊;;热敏灸与穴位贴敷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6期
5 邹晓阳;穴位贴敷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张晓明,庞巧玲;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5年08期
7 宣益民;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2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8 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J];甘肃中医;2007年02期
9 高峰;吴蔚;王彬;;穴位贴敷疗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年09期
10 黄琛;刘晓彩;;穴位贴敷疗法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汲泓;;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A];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郭树繁;;穴位贴敷疗法的继承与发展[A];2014年首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3 马丽英;;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病致皮肤过敏1例的处理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赵迎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刘汶;李娟娟;王俊丽;;清热解毒穴位贴敷疗法联合中药内服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王蕾;李国勤;边永君;李光熙;王宝玉;李辉;刘志国;金在艳;刘世刚;;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的社区推广经验和设想[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继洪;王蕾;李国勤;;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源流与研究现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国勤;王蕾;边永君;张继洪;张鸿;刘国梁;刘丽;李光熙;李辉;刘志国;金在艳;刘世刚;熊春芳;林英翔;林江涛;王辰;;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卢向东;吕慎从;姜爱华;宋晓红;李振ii;;远红外消喘康贴防治哮喘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吕静;继承中医精华 不断推陈出新[N];本溪日报;2008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闫健坤;合理三伏贴,病邪就服帖[N];保健时报;2010年
3 记者 于丽珊邋通讯员 张艳宏;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研究大规模展开[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芳;冬病夏治话咳喘[N];吉林日报;2010年
6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玉锋;让中医造福新疆人民[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芬;“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文碧玲;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宝云;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贴敷疗法效应特异性规律与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马翠霞;穴位贴敷疗法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黄冯;穴位贴敷疗法配合电针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武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D];山西中医学院;2015年
6 姬晓兰;穴位贴敷疗法中发泡药物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张洁;试论药物的性味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8 秦慷;穴位贴敷疗法对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杜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验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秋丰;穴位贴敷疗法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变态反应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5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7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