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督通脑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调督通脑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66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督通脑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以评估患者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时应用最为普遍得量表,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是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可靠且有效的评价手段。ADL这一术语是由Sidney Katz于1963年提出的,主要用于对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测定,Garman等指出ADL是完成自我照顾所必需的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基础性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具性或扩展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个部分。ADL的测评是评定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制订康复计划的重要依据。CSS是在临床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中较为广泛应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用SPSS21.0版本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数分级水平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经卡方检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经卡方检验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经卡方检验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HAMD评分方面,从自身前后比较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8周时均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2周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8周时均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4周比较,对照组治疗8周时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8周时无差异(P0.05)。从组间比较看:两组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2周、4周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时,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BI评分方面,从自身前后比较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8周时均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4周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时均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组间比较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8周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SS评分方面,从自身前后比较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时均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4周比较,治疗组在8周时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8周时无差异(P0.05);从组间比较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时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的总有效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针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调督通脑针法治疗PSD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两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督通脑针法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治疗8周后HAMD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提示调督通脑针法治疗PSD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两组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督通脑针法治疗4周后与常规针刺比较没有差异,治疗8周后BI评分高于常规针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时间推移,调督通脑针法或许能够更好的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difference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ost stroke depression ( PSD ) . Methods : All 66 patients with post strok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 treatment group 3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4 weeks and 8 weeks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睿;赵晓月;李雪斌;王洁;;卒中后抑郁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水平的表达变化[J];右江医学;2017年01期
2 谢华;陈艳黎;吴之平;余立平;;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3 梁发俊;孔红兵;胡徽星;朱婷婷;王震;;“通督治郁”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体质量、行为学及海马部位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4 王晔博;韩一栩;李朋朋;王艳君;邢潇;;高玉tC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年02期
5 谭峰;蒙迪;梁艳桂;谭玖清;;电针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7年02期
6 方芳;邓晓清;张立湘;罗玉球;;首次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2期
7 高春岭;谭华;徐磊;刘玉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相关症状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3期
8 王羚入;符晓艳;王华;马瑞雪;谭清华;董茂渝;周华东;;脑梗死后抑郁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及卒中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年02期
9 杨葵香;翁汉育;林淑芳;张云周;刘通好;李杰红;李锐茹;;卒中后抑郁使用SSRIs类药物安全及有效性比较[J];今日药学;2017年01期
10 李学勇;乌兰;;蒙医脑-白脉调控针刺方法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7年01期
,本文编号:1387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8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