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刺辅助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及对H-B分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穴位针刺辅助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及对H-B分级的影响 出处:《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针刺 刺络拔罐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H-B分级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针刺辅助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及对H-B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联合组给予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H-B分级评分、症状和体征评分及FDI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0.00%,高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针刺组为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联合组患者额纹消失程度、面部表情自然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眼裂闭合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积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分级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联合组患者的H-B分级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DI评分均明显改善,联合组患者的FDIS评分低于针刺组,FDIP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针刺辅助刺络拔罐治疗可以降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H-B分级评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FDI评分,疗效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ssisted needling and cupping therapy on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nd influence on H-B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cute period of January 2015 - December 2016 in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14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acupuncture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upping therapy.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H-B grading, symptoms and signs score and FDI score.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e cure rate is 70%, high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P0.05),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14%, 91.43%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no differenc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wo patients with signs and symptom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atients disappeared forehead wrinkles, natural facial expression, nasolabial shallow, eyelid closing degree and mouth askew degree Score low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P0.05). Before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H-B grade patients were similar (P0.05),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6 weeks after treatment, group H-B grade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cupuncture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FDI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bined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FDIS score low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FDIP score high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ssisted cupping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H-B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core, improve the patient's symptoms and the FDI scor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作者单位】: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针灸科;
【分类号】:R246.6
【正文快照】: 周围性面瘫主要特征为面部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交造成严重影响[1]。周围性面瘫属常见疾病,各年龄段、各季节均可发病,春夏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2]。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血管痉挛导致面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勇;丁玉梅;陈纬;;斑蝥外敷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26例[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志森;张宇园;王凯;;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沈志森;张宇园;邬振华;李幼珍;扬驱云;裘世杰;;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宏;林祥松;蒋涛;陈维丽;;针刀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69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00七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曲荣坤;;周围性面瘫治疗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许荣正;王美萍;;周围性面瘫的辩证辩病定性定位与疗效[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朱美兰;曹建平;;电针时机的选择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陈小凯;;挑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韦丹;;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2例[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尔兆娟;张洪秀;;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宏玲;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郑志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病例讨论[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张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衣晓峰;筛选出周围性面瘫电针疗法最佳方案[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衣晓峰 靳万庆;周围性面瘫电针疗法最佳方案[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曹会彦;川乌及草乌塞鼻治疗周围性面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7 王丽艳;我市国家级重大中医药课题实现零的突破[N];青岛日报;2007年
8 王庆华;牵正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9 李铃;治周围性面瘫验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曹玉祥;中老年人伏夏谨防面瘫[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武将;刺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田丽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林凤英;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与物理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卫彦;不同针刺参数对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兔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刘洋;多针浅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薛玉斌;功能性电刺激恢复周围性面瘫兔眨眼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林育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与理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唐宏图;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后溪、地仓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蕊;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刘音;针刺结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梁丽嫦;热敏灸与隔姜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对比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许文婧;子午流注反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王少为;张明波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肖越;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筋理论和经脉理论的探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石佶颖;甩针挂钩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孟广颖;中医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110例回顾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李欢欢;髓会穴组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高德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9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8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