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浙江近代灸法学术流派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15:04

  本文关键词:浙江近代灸法学术流派整理与研究 出处:《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浙江 近代 灸法 流派 研究


【摘要】:"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贯穿于中医发展史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的体现,也是打造名医和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继承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首要,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学术流派,丰富了中医的学术思想,发展了中医诊疗方法。本课题通过查阅整理浙江灸法发展史料,梳理流派传承脉络,采用口述史、社会史等研究方法整理收集文献,对灸法专家及相关人员调研,整理灸法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深入挖掘整理流派历代传人传记及代表性著作、典籍、医话等文史资料,概括整理了浙江灸法的古代源流,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到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以时间为轴线,梳理出浙江灸法的理论源流,同时整理了现代灸法学术流派研究进展,以周楣声等在灸法方面有特殊贡献的医家为代表,简述了全国灸法的发展。其次,提炼整理了四家近代浙江灸法流派的学术思想、诊疗技术和临床经验,分别是以严定梁为代表人物的严氏灸法、以施延庆为代表人物的施氏灸法、以高镇五为代表人物的高氏灸法、以罗诗荣为代表人物的罗氏灸法。其后,总结了浙江的特色灸法以及浙江灸法的特点,即重视经典、针灸药并用、灸法种类丰富、开拓创新。最后概括介绍了浙江灸法对全国灸法产生的影响。
[Abstract]:"one source, many streams, various schools"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TCM clinical and academic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 prominent phenomenon running through the history of TCM development,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advantages of TCM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famous doctor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Inheritance is the prima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history has produced many academic schools enriched the academic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is topic through the review of Zhejiang moxibustion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combing the school heritage, oral history, social histor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sort out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ts and related personnel of moxibustion, sort out the major ev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xibustion, dig and sort out the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biographies and representative works, classics, medical words and so on. Summarized the ancient source of Zhejiang moxibustion, from GE Hong of Jin Dynasty to Yang Jizhou of Ming Dynasty, combed out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Zhejiang moxibus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ademic schools of modern moxibustion is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xibus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is briefly described with Zhou Mei Sheng and other doctors who have made special contributions in moxibustion. Abstract four modern Zhejiang moxibustion schools of academic though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respectively, Yan Dinglia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Yan's moxibustion, Shi Yanqi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xibustion method. Gao's moxibustion method with Gao Zhen five as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 Luo Shiro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Luo's moxibustion method. Then,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moxibustion method of Zhejia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Zhejiang moxibustion method, that is, attach importance to classics,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combination. The variety of moxibustion is abundant, and the influence of Zhejiang moxibustion on national moxibustion is summarized.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耀明;;温和灸法治疗风湿病199例[J];中国针灸;1986年06期

2 田从豁;许培昌;;《内经》中灸法运用规律初探[J];中国针灸;1989年06期

3 刘爱萍;;35.灸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概况[J];针刺研究;1992年04期

4 钱华光;;62.浅谈灸法在临床的应用[J];针刺研究;1992年04期

5 许建阳;灸法之起源探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6 王茎;灸法在外科临床运用举偶[J];针刺研究;1997年03期

7 施云军;灸法治疗疖病124例[J];中国针灸;1998年08期

8 刘炬,郁仁存,饶燮卿;灸法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年03期

9 箱岛大昭,黄涛;明治以来日本灸法的发展历史与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03年05期

10 马彦红;浅谈《内经》灸法[J];河北中医;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佃会;刘颖;;唐代灸法述要[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狄忠;符文彬;;《内经》灸法小议[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施茵;吴焕淦;东红升;张仁;陈汉平;;灸法研究[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4 周立武;;灸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A];北京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立丽;;灸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进展[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6 周志杰;张福会;黄琳娜;姚益龙;;回旋灸法治疗带状疱疹120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暨针灸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周志杰;张福会;黄林娜;姚益龙;;回旋灸法治疗带状疱疹120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吴焕淦;刘立公;陈跃来;陈汉平;汪司右;张中一;周恩华;锁堂;张仁;;灸法的继承与创新[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陈日新;陈明人;熊俊;康明非;迟振海;张波;;关于设计和实施大样本、多中心灸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沈亚芳;;灸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A];2012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晓芸;珍视我们的宝贝——传统灸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范宏国 杜敏;继往开来扬灸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3 葛振云;灸法保健机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盖耀平 山西省侯马市;灸法能治风湿免疫性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5 实习生 王千惠 本报记者 罗朝淑;创新灸法治疗肠腑病症[N];科技日报;2014年

6 甘肃中医学院 李元清 周生芳;灸法是否能突破“热病”禁区[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7 记者 吴成海;安徽开展灸法学术研讨[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8 袁青;马瑞玲;热证可灸与热证禁灸[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李有源;灸法治愈顽固呃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宋南昌;灸法治疗泄泻[N];家庭医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昆;灸法的古今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柏琳娜;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挖掘及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方芳;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及其高频病症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邱模炎;调理脾胃灸法改善尿毒症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檀占娜;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灸法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朱学亮;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不同灸法临床用病种规律与特点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姣莹;针刺联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娇娇;宋代灸法的特色及理论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吕敏;膝部透灸控温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杨雪艳;“三才益智”灸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胡天烨;浙江近代灸法学术流派整理与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尚俊华;灸法治疗痤疮的理论探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冯国明;唐代灸法学术思想特色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黄德才;灸法美容相关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93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393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