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李东垣眼科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眼科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18:37

  本文关键词:李东垣眼科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眼科影响的研究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李东垣 中医眼科 脾胃论治 银海精微 原机启微


【摘要】: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河北真定人,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从师张元素,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是补土学派著名代表医家。其生前著有《脾胃论》《东垣试效方》《兰室秘藏》《医学发明》《活法机要》《用药法象》等多部医学著作。李东垣认为脾胃为人体之根本,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学思想,强调后天脾胃是先天“元气”化生的来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尤其注重脾胃的升发功能。除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外,李东垣对眼病的治疗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的著作《兰室秘藏》《脾胃论》《东垣试效方》中有很多涉及眼科疾病的内容,其理法与方药自成一派,治疗眼病的学术见解独特,对后世眼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元好问《伤寒会要·序》云:“大概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病为尤长”。后世眼科著作《银海精微》《原机启微》都继承和发扬了他的眼科学术思想,大量应用其眼科方剂;当代亦有不少学者在应用李氏治疗眼病的方剂,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关于其眼科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没有系统整理,其方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故本文对李东垣眼科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将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李东垣对目的生理认识李东垣对于眼病的论述多在《脾胃论》中体现,在深入研究《内经》的有关理论之外,通过实践探索及大量临床观察,提出脾胃是眼目之本的学术观点。主要是从脾胃为生化之源方面论述眼目与脾胃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精皆来源于脾之升清,胃之腐熟,而上注于目,可见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对眼目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脾气旺,则气血充,目得视。目的生理功能正常除了依赖血液的濡养外,还与脾胃气机的升降有序关系密切。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为之闭塞不通,导致眼科疾病的发生。2李东垣对眼科疾病病机的认识李东垣论述病机亦强调整体观念,首重脾胃。认为脾胃虚弱导致的精气失司、血脉不充、清阳不升、阴火上犯等是眼目变生疾病的主要病机变化。一是脾胃虚弱所致精气失司,目无所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归于目,若脾气虚则精气失司,则目无所养,视觉功能受损;二是脾胃虚弱所致清阳不升:目为清窍位于人体的上部,唯有清阳之气方可到达,李东垣立论目病,极为重视清阳之升。脾失升清,清阳之气难以上升头面部,九窍则为之不利。三是脾胃虚所致阴火上犯,邪犯空窍:阴火为患常常首当其冲侵犯人体上部,目为上窍,难免受其害;四是脾胃虚所致血脉不充,神无所用:目为心之使,其精明视物是神之所用。心主神志,心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为精气血津液,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充,神无所用,而见非常之物。3李东垣对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所用方药分析李东垣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的特色是整体论治,注重调理脾胃、升清阳与泻阴火。分析其常用方剂,可分为眼科专方和内科通用方,《东垣试效方》与《兰室秘藏》两书中排出重复方剂,共记载41首。其中内服方剂35首,外用方6首。用药上特点为用药比较集中,多用辛散药物,重用甘温保护脾胃药物,慎用苦寒损伤脾胃的药物,同时兼顾通调血脉,常在甘温药物中加用风药,达到补中升阳泻火的目的。除此之外,李东垣尚善运用“五脏苦欲补泻”用药之法治疗眼科疾病。4李东垣眼科学术思想与五轮学说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辨证中特有的辨证方法,最早记载于宋《太平圣惠方》,五轮就是将眼由外到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分,分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又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总称为五轮。东垣时期,五轮已经为常用方法,如眼科专著《眼科龙木论》一书已有记载。虽然李东垣并未提及五轮之名,但在实际辨证时,采用的整体辨证和分经辨证已经包含了五轮学说的思想。但又不为五轮八廓所拘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眼科辨证思维。5李东垣眼科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李东垣在眼科的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很多的影响,本文分别从明清时期和当代医家的影响来论述。明清时期主要反应在影响最大的《银海精微》与《原机启微》两书。经研究,两书均受东垣思想的影响,继承了其重视脾胃从整体论治眼病的思想,并加以发挥。当代的影响为当代医家学习李东垣眼科思想,应用其理论指导临床,灵活运用其眼科著名方剂用于治疗多种眼科疾病。《银海精微》选用李东垣眼科方剂16首,且方药配伍亦深受东垣思想的影响。除选用李东垣治疗目病的方剂外,经分析,《银海精微》中还有许多方药的选择和配伍均比较重视脾胃的调治以及气血的调补,反对滥用苦寒降泻药以防损伤脾胃,这与李东垣的眼科学术思想不谋而合。《原机启微》一书在对目的论述中多从脾胃入手,强调脾胃为目之本,阴阳之会,认为眼目病的病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等)与脾胃有着密切关系;在论治用药方面顾护脾胃,用药轻清、升发阳气,注重健脾。该书在生理、病机与治疗上均与李东垣于眼科注重脾胃不谋而合。
[Abstract]:Li Dongyua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edical experts in Jin Yuan Dynasty . 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edical experts in Jin Yuan Dynasty . In this paper , Li Dongyuan ' s theory of ophthalmolog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fterlife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 Li Dongyuan ' s theory of ophthalmology and five - wheel theory is a speci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 in Chinese medicine . 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 the spleen , heart , lung , liver and kidney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It has been used to treat various kinds of ophthalmic diseases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7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子英;;对“东垣国一说之质疑”[J];河北中医;1988年04期

2 唐卫华;李东垣治疗头痛探析[J];光明中医;2000年04期

3 郑秋月,李振彬,过嘉明;李东垣时令方药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3期

4 赵岩;;李东垣四时与升降的学术思想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2期

5 吴元洁;王正;;论李东垣治腑病的“通法”特色[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宋大仁;徐春霖;;李东垣史迹片断[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05期

7 杨景柱;李东垣籍贯考[J];四川中医;1989年07期

8 来雅庭;;东垣眼科名方归正[J];福建中医药;1990年03期

9 陆矾;李东垣针灸学术思想浅探[J];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06期

10 郭永洁;李东垣针灸疗法拾遗[J];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添;钦丹萍;;李东垣升阳散火法研究近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吕光耀;周铭心;;李东垣风药应用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宁;;李东垣“降胃气”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容范;;新儒学与李东垣的内伤学说[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5 李佃贵;王彦刚;王丽;;浅谈李东垣五脏之脾胃病理论在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永华;;仲景与东垣调治脾胃方药之异同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马玉琛;;对李东垣脾胃病的理解[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吴兵;张声生;;李东垣治未病学术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彭纪临;胡娜;张光奇;;李东垣升阳法及其应用概述[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继圣;蒋学花;;李东垣“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临床论治[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东垣[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高建忠;李东垣笔下的热中[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湖北鄂州市中医医院 朱祥麟;论李东垣胆气春升说[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高建忠;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高建忠;李东垣笔下的龙胆泻肝汤[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山东中医药大学 高金金 泥虎林;李东垣甘温除热思想浅析[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东垣与景岳脉法当互参[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8 山东中医药大学 泥虎林 杨金萍;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高建忠;另辟蹊径创新说[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上海谢建群名中医工作室 费晓燕;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浅析(下)[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元泽;李东垣治喘学术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卫向龙;李东垣组方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吴少祯;李东垣生平、著作、学术考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李菲;李东垣脾胃内伤热病的理论基础[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敏菡;李东垣眼科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眼科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2 陈宝燕;李东垣用药加减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黎勇;用数据挖掘方法解析东垣脾胃方[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余小波;李东垣调脾胃治未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吕光耀;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计量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6 丁刚;东垣治脾胃病基本理论和脾胃方组方特点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曾楚鑫;东垣清暑益气汤方证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杨攀;李东垣方药配伍规律研究及其验案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构建[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4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424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