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9 13:03

  本文关键词:《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

更新时间:2015-11-07     健康养生网     

《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

CAJ全文下载

分享到:

《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

《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

分享到QQ空间

《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

《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

作    者: 陈广强

来    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年

摘    要: 本文以文献学研究方法为主,对《黄帝内经》的条文(包括《素问》和《灵枢》)痛症的有关记载,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古代医家对痛症的论治进行研究,总结痛症的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黄帝内经》对痛症的记载篇幅较多,有直接命名为颈肩痛、心胃痛、腰痛等疾病的描述,亦有相关病证,虽没命名痛症,但是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如头风、痹症等。《黄帝内经》中论述痛症,有提及到其病因、症状、针灸治疗和用药原则等,但由于其文字年代久远以及内容深奥,且行文精简,后经古代及现代各医家进行批注及发展,对治疗方药、经络辨证以及针灸取穴等进行研究,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记载痛症的内容,从病因病机、辨证症状、治疗原则、处方用药以及经络用穴等逐一讨论。并选取较典型的病症,如头痛、胁痛、心胸痛、胃痛、腹痛、腰痛、肩背痛和痹症等疾病论述其病因病机、治则以及针灸、方药治疗方法。同时结合历代医家对痛症的论治,精心选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痛症的文献作一个初步整理,并由此找到《黄帝内经》中治疗痛症一些规律和特点,开拓与丰富痛症的辨证论治思路。 《黄帝内经》中对有疼痛的症候指出了其病机不出两条:一、不通则痛,二、不荣则痛。对“不通则痛”多是因寒邪、热邪、伤食、瘀血、气滞等所致,制订了祛寒、泻热、消导、行气、活血等治疗法则,但使血液循环流畅,不致有阻滞;而对于“不荣则痛”可由气虚、血虚、阴虚或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血不足等引起,针对此,可用补益之法和灸法,温通血脉,固本培元。此外,对痛的辨别亦指出了一些方法,如辨疼痛得于寒热,按疼痛处诊疼痛的性质,区分饥饱之疼痛和辨痛处肤色的改变等。 《黄帝内经》针对不同的痛症,如常见的头痛、胃痛、腹痛、腰痛以及相关疾病目赤痛、咽喉肿痛、疝气等都提出了治疗方法,但大抵以针灸为主要,且多以经络辨证为主要方法。根据气血阻塞的“不通则痛”和气血不足的“不荣则痛”两种主要病因,确定了相应的“通”和“补”治疗原则。如因“不通则痛”针灸取穴上多用泻法或刺血泄邪,方药上也制订了许多祛瘀名方。对“不荣则痛”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则多归咎于阳气虚所致,针法外更多留针加灸,方药上则治以温里散寒。此等治则治法对临床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学位级别:  硕士

所属学科馆:

医药卫生科技馆

中医学馆

数据库类型:


目  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引言

8-10

第一部份《黄帝内经》对痛症病因病机及辩证

10-12

1 痛症的病因病机

10-11

2 痛症的辩证

11-12

第二部份《黄帝内经》对各种痛症的论治

12-35

1 头痛

12-18

1.1 风邪之头痛

12-13

1.2 寒邪之头痛

13-14

1.3 热邪之头痛

14-15

1.4 太阳经头痛

15

1.5 阳明经头痛

15-16

1.6 少阳经头痛

16-17

1.7 太阴经头痛

17

1.8 少阴经头痛

17-18

1.9 厥阴经头痛

18

2 心胸痛

18-20

2.1 心病胸痛

18-19

2.2 肺病胸痛

19-20

2.3 肾虚胸痛

20

3 胁痛

20-22

3.1 方药治疗

21

3.2 针灸治疗

21-22

4 胃痛

22-23

4.1 方药治疗

22-23

4.2 针灸治疗

23

5 腹痛

23-25

5.1 寒邪腹痛

23-24

5.2 热邪腹痛

24-25

5.3 虫积腹痛

25

6 腰痛

25-27

6.1 肾病腰痛

25-27

7 肩背痛

27-28

7.1 肺寒的肩背痛

27-28

7.2 肺气虚的肩背痛

28

7.3 肺气逆的肩背痛

28

8 痹症

28-30

9 五官痛

30-33

9.1 目赤痛

30-31

9.2 咽喉肿痛

31-32

9.3 牙齿痛

32-33

10 疝气

33-35

10.1 方药治疗

33-34

10.2 针灸治疗

34-35

第三部分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7

致谢

37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柳文;;灸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2] 陈斌;张建华;王峰;刘安平;;分期辨证应用经方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31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3] 王键;李姿慧;胡建鹏;李净;王又闻;厍宇;;调畅气机与健脾化湿关系辨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4] 孙娟;王键;郜峦;;健脾化湿法理论溯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5] 李柳骥;侯中伟;张聪;邢建民;严季澜;林殷;;古医籍中对痛经的认识及证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6] 万清;马宗华;;吴茱萸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7] 苏凯毅;;干姜党参半夏汤治疗妊娠恶阻49例[J];按摩与导引;2008年07期[8] 李如辉,张光霁;“肾藏志、应惊恐”理论的发生学剖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9] 王贾靖;刘涛;;论卫分证与太阳病的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3期[10] 王新勤;田维毅;;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治温病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徐惠梅;心宁丸抗心肌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2]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3]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4] 孙冰;平性药药性理论及其应用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5] 田丽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6] 贾红玲;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7]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8] 陈冠豪;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9]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10] 陈敏;参芪复方调控GK大鼠大血管病变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凋亡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黄琪;咳嗽病“肺胃相关”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2] 刘仙菊;湖湘仲景学说研究探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3] 龙亮;《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4] 莫家舜;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祛湿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5] 吕国光;经方治疗痹症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6] 施雪音;抵当汤与桃核承气汤抗衰老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7] 姜宜惠;内伤伏邪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8] 孙丽峰;头针配合传统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9] 李娜;优生宁Ⅲ号方治疗先兆流产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10] 江正龙;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癥积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刘晓梅;刘翰德;;孝文化对传统医学的影响[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2] 张腾云;刘中勇;;谈《黄帝内经》之“百病生于气”[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3] 王仁忠;;论宗气、心肺与鼻[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4] 毛稚霞;王勇;;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药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5] 文琼;杨舟;刘密;彭亮;石佳;张国山;常小荣;;历代文献关于艾灸治疗外科实热阳证的论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6] 王泓午;于春泉;霍泉金;王秀云;徐芳;郑贞;;对传统中医问诊的思考[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7] 胡朋;;构建中医新“八纲”辨证体系初探[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8] 雷磊;罗曼;;促排卵汤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9] 张洁;;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古今研究综述[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10] 李典鸿;王清海;靳利利;黄培红;袁丁;;通阳宣痹颗粒剂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前10篇[1] 任占敏;《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4期[2] 尹亚东,刘书红;《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养生思想初探[J];河南中医;2002年03期[3] 莫伟军;《黄帝内经》与《中医内科学》学习方法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09期[4] 梁兆晖;陈裕;符文彬;;浅析《黄帝内经》对针刺法则的论述[J];湖南中医杂志;2007年01期[5] 谷峰;;《内经》形成丰厚社会医学思想的原因探析[J];中医研究;2007年05期[6] 郭桂华;张昌云;;结合《黄帝内经》医家注释谈谈训诂学的重要性[J];河南中医;2009年06期[7] 达美君,,张宁;《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述考(续一)[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11期[8] 任晓湘,代述明,胡蓉,徐涛;《黄帝内经》灸治特点浅析[J];江西中医药;1997年02期[9] 王民生;食疗理论的奠基作《黄帝内经》(一)——食药一体的营养观[J];中国食品;1997年01期[10] 刘伟;关于《黄帝内经》书名英译的商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贾世敬;先秦典籍与《黄帝内经》“和”范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2] 申瑞华;《四书》修身思想对促进《黄帝内经》养生实践的意义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3] 刘锋;论《黄帝内经》之邪气理论[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4] 于晓强;《黄帝内经》“神”理论发生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5] 谷峰;《黄帝内经》的社会医学思想[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6] 杨光芳;《黄帝内经》气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7] 林卓逸;性别因素与中医理论认知的拓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8] 文理;《黄帝内经》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9] 刘光华;《黄帝内经》病证源流及名实考[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10] 郑永亮;中风治未病理论的文献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陈广强;《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2] 孙欣;《黄帝内经》水液名词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3] 马香品;《黄帝内经》生命哲学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4] 李籍康;意象思维于《黄帝内经》中的表现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5] 李磊;《黄帝内经》的身体观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6] 段晓先;《黄帝内经》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辨析[D];西南大学;2011年[7] 刘洋;基于哲学观的《黄帝内经》心的含义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8] 邹艳春;《黄帝内经》“顾护正气”思想与临证治疗关系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9] 杨天真;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黄帝内经》的诠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10] 赵晚晴;《黄帝内经》音乐养生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刘晓艳;吕明;;《黄帝内经》对中医气功的主要贡献[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2] 黄海波;;《黄帝内经》的意象思维与人本精神[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3] 王庆其;;《黄帝内经》文化内涵探析(压缩稿)[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4] 尹文仲;;《黄帝内经》中“志”的养生意义[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5] 徐灿坤;;从《黄帝内经》物质代谢理论来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6] 彭达池;;生物抗性与《黄帝内经》“名木”注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7] 刘绍武;;从《黄帝内经》中寻找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动力[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8] 甄雪燕;;《黄帝内经》护理学思想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9] 徐进;;《黄帝内经》对食品质量宏观标准提升的启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10]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数字图书馆推荐 >> 相关学科馆>>

  

食疗养生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上一篇:从身体这一处看出你能活到多少岁
下一篇:每天一分钟能让你年轻10岁


  本文关键词:《黄帝内经》论治痛症的文献整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45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