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层次与针感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 针刺层次 针感 三才 五体 出处:《中国针灸》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内经》"三才""五体"的人体结构层次观点,结合现代解剖学的组织结构理论,以及笔者3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将人体针刺的结构层次分为4层,各层产生不同的针感。第一层为皮肤层,针尖入皮肤时,主要表现为"痛"感;第二层为皮下浅筋膜层,针尖在这一层则出现强烈的"胀"感,并可沿一定方向传导;第三层是深筋膜和肌肉层,如针尖刺到深筋膜是"重"感,针尖刺入肌肉时,则为"酸"楚感;第四层为骨膜和骨层,针尖一旦触及,则出现剧"痛"。此外,每一层都有血管和神经分布,针尖刺到血管时则"痛",刺到神经时则"麻",并沿神经走行方向传导。反之,我们通过病人的针感,也可得知针尖所在的层次和部位。掌握针刺层次与针感的关系,对进一步研究针法、针刺的疗效和病人的感觉及调控病人的针感有重要意义。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 of "three talents" and "five bodies" in "Inner Classic",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tissue structure of modern anatomy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 structure of human acupuncture was divided into four layers. The first layer is the skin layer, when the tip of the needle enters the skin, the main expression is "pain"; The second layer is the subcutaneous superficial fascia layer in which the tip of the needle has a strong sense of "swelling" and can be conducted in a certain direction. The third layer is the deep fascia and muscle layer, if the tip of the deep fascia is "heavy" sense, when the needle into the muscle, it is "sour" sense of pain; 4th layers of periosteum and bone, once the tip of the needle is touched, there is a dramatic "pain." in addition, each layer has blood vessels and nerve distribution, when the needle points to the blood vessels, "pain", when the nerve is "anesthesia." On the contrary, we can know the level and position of the needle tip through the patient's needling feeling,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puncture level and acupuncture feeling, and further study the acupuncture method.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e feeling of patients and the regulation of acupunctur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美国纽约大成中医传承基地;
【分类号】:R245
【正文快照】: 《素问·刺要论》指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强调针刺的深度必须适当。《内经》进一步也阐述了“三才”和“五体”的针刺层次,“三才”以天、人、地划分3层,“五体”则以皮、脉、肉、筋、骨5种组织结构划分,这是最基本、最具体的层次结构观点。层次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育万;试就经文之义略述针刺的深浅问题[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年03期
2 杨玲,杨鸿飞,尚清旭;针刺耳穴戒烟4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9期
3 李鸿超;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针灸;2001年06期
4 刘效周;针刺深度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2年09期
5 刘德成,刘德华;自身体验针刺治疗心得[J];中国校医;2003年05期
6 ;针刺深度对组织黏性和弹性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2期
7 王占慧,赵东;针刺治疗急性腹痛101例[J];中国针灸;2004年11期
8 黄建军;解秸萍;付平;;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J];针刺研究;2006年04期
9 陈育科;;针刺治疗中枢性呃逆6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李岩琪;刘阳阳;张洁;郭义;;针刺不良反应及针刺事故的现状分析[J];中国针灸;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颖;;略论传统针刺深度与现代临床针刺深度的差别[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董明凯;刘迈兰;高玉杰;兰蕾;郭太品;高丽美;梁繁荣;;从针刺不良事件中思考针刺操作规范[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邵水金;;针刺引起气胸的解剖学分析与预防[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周怀明;;针刺治疗“植物人”临床总结[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于海波;刘永峰;李淑珍;马晓明;;针灸结合音乐疗法对脑瘫患儿接受针刺治疗时伴随的焦虑与疼痛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6 罗孟辉;;微波针刺治疗肩周炎268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符文彬;梁兆晖;杨宇华;于鹏;朱晓平;伍洲梁;张继福;;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晓亮;基于UPLC-MS技术的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代谢组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罗恩丽;针刺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袁锋;针刺从心胆论治颈型颈椎病及对颈部软组织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崔常香;针刺对特定基因敲除小鼠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外周神经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武志佳;应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作用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薛尔平;针刺对结肠吻合术后大鼠胃肠功能及c-kit、iNOS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吴名;背部腧穴针刺深度暨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4 何晓霞;针刺治疗影响IVF-ET的机理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5 席光春;针刺治疗胃肠腑热型肥胖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张文然;针刺配合正天丸治疗颈椎病型头痛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兰辛键;针刺深度不同对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苏李;基于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期刊(中文)文献质量评价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70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47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