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现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子,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l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gtj为第l类致癌原。因此,抑制和杀'AHp是防治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根除Hp治疗方案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疗效肯定,但是存在不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性及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中医中药用于抗Hp治疗能够改善症状和病理,联合西药有协同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较少,复发率低,并且价格低廉,有推广价值。现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辨病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幽门螺杆菌属于“邪气”范畴,且多具“毒”的性质。回顾文献发现,在Hp感染的治疗中使用率较高的是清热解毒药、燥湿药、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等。有文献报道Hp相关性胃病,在病理、症状方面都和中医疮疡理论相吻合,治以清热解毒、温补托疮。如周学文教授主张从痈论治Hp相关性胃病,以消痈生肌、祛腐生新为旨,将外科“消、托、补”之法融入本病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辨证论治
1.扶正祛邪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扶正祛邪治疗原则的理论依据。根据临床辨证论治,在扶正的基础上,辅以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化瘀等,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临床研究报道,以健脾和胃、清热解毒为法治疗Hp相关性胃病,其Hp根除率与三联疗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优于三联疗法,不良反应更少;汪昂言:“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Hp作为外邪致病因素,常以脾胃虚弱为基础。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常,久蕴与邪相搏则湿热生。花根才等报道健脾化湿方联用两种抗生素治疗Hp慢性胃炎,Hp根除率可达73.53%,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两种抗生素比较(72.0%)无显著性差异。汪红兵等认为Hp相关性胃炎属脾虚湿热证.创健脾清化方治疗Hp相关性胃炎.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均提示中西药合用在根除Hp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有研究报道,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以湿热型、瘀血型居多,符合中医学“久病成瘀”理论,治以扶正、活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中药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胃镜及病理改变、Hp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诸多文献报道,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Hp,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病理,联合两药三联、四联疗法有增效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费用低廉,有推广价值。
2.辛开苦降Hp相关胜胃病患者临床主症多为胃脘痞满,胀闷不适,或有隐痛,但按之柔软;同时出现脾胃受损、湿热内蕴、邪气内结、升降失司的病理改变。辛开苦降法将辛温和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药物配伍使用,同时达到辛以散结、苦以降气的目的。
李国春采用Coehrane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做了系统回顾,结果提示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f]lHp的清除具有一定效果。李晓琳等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对Hp相关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症状改善、Hp的根除、胃黏膜炎症缓解均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有推广价值。黄柳向以泻心汤为基础,辅以清湿热、活血行气药物组方柴蒲泻心汤(柴胡、黄芩、黄连、延胡索等)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65例,Hp根除率(84.6%)与三联疗法比较(82.5%)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不良反应少。邓冰湘等报道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樊建等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报道了较好疗效。
3.舒肝和胃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若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胃脘胀满疼痛,暖气泛酸等症状,并因情致刺激而变化。所以,可以从肝治疗胃病,如《临证指南医案》云:“治肝可以安胃”。
中医理论认为HH关性慢性胃炎多由情志不畅、肝郁气结引起,,应以调畅情志、舒肝健脾为原则,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穆希泉从肝论治Hp相关性胃病,治以复方丹参
饮(丹参、檀香、砂仁等),总有效率达90%,Hp抗体IgG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邓松报道Hp相关性胃炎以肝胃不和与脾胃湿热证型较多,治以疏肝和胃方小柴胡左金汤,Hp根除率达到84.9%。高承琪用理气调中汤(苏梗、香附、陈皮等)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改善、溃疡愈合和Hp转阴方面与三联疗法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凌江红等报道舒肝健脾中成药健胃愈疡颗粒(柴胡、党参、白芍等)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证候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三联疗法。
4.清热解毒有学者认为Hp属中医“邪气”的范畴,且多具“毒”的性质,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原则。
刘久法等以清热解毒组方(鱼腥草、白术、木香等)治疗Hp相关性糜烂性胃炎57例,治疗组临床治愈率、Hp清除(转阴)率均明显优于三联疗法,并且未发生明显的药物副反应。玉锋等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子等)加减治疗32例慢性糜烂性胃炎,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麦滋林一S颗粒(Hp阳性者给予克拉霉素和阿莫两林),治疗30d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主要临床症状(胃痛、纳呆、灼热感)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Hp阴转率分别为79.3%、78.5%,无显著性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着西医三联、四联疗法的普及应用,其耐药性、不良反应和易复发的弊端被不断发现。许多学者尝试中两医结合治疗,发现中医药能对抗生素起到增效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汤满成用自拟益胃解毒汤(黄芪、白术、乌贼骨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5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总有效率、溃疡治愈率和Hp清除率。刘薇薇的临床研究中用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海螵蛸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88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也得到类似的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古远明以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并且三联疗法联合中医治疗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余恒才临床实验证实健脾通络饮(黄芪、党参、白术等)联合铝碳酸镁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能够显著提高Hp根除率、改善胃黏膜病理及临床症状。王艳民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治愈率和Hp转阴率均明显提高,短期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其他综合疗法
龙千里等将穴位埋线法引)Hp相关性溃疡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组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辅以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能显著提高溃疡治愈率(78%)、总有效率(94%),均优于
四联疗法;李建忠等采用针刺加TDP照射结合中药治疗Hp相关性胃病,远期疗效、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总有效率优于三联疗法;唐博祥等以中药联合针灸治疗Hp感染,总有效率优于三联疗法,且Cl3-VBT值下降更为明显;何斌等报道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征象、胃黏膜多种病变均有显著的疗效,具有抑制Hp作用;景奉能等用中药辅以艾灸治疗Hp相关性胃病,取得满意疗效;张文芳等的临床研究巾,在中药治疗Hp感染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显示Hp转阴220例,转阴率为88.0%,收到满意效果。
讨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根除Hp治疗方案包括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和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加2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2种。以上2种方案在根除Hp感染中疗效肯定,但是长期联合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性及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相对于“三联”或“四联”疗法,中医药的优势在于能够改善症状和病理,联合西药有协同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少,复发率低,并且价格低廉,有推广价值。如何进一步筛选有效中药和复方、揭示巾医药抗幽门螺杆菌的机制、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将是新的课题。
笔者同时对中医药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研究进行了一些思考。①重视中医理论指导。在临床治疗研究中,应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辩证施治,选方用药,根据不同的临床反应和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研究。②探索中医证型辨证分型标准。目前文献报道的临床研究,辨证缺乏客观统一标准,中医证型模糊、笼统,迄今并无统一一的、权威的、定量或定性的规范化标准,这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生个人经验及主观的影响,使其科学性和可靠性大为降低。③严谨实验设计。在纳入病例和评价疗效时应尽量应用当前得到认可的Hp诊断和疗效标准,注重病例选择及诊断的确切性,所选疗效指标的敏感性、客观性,并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设立与有明确疗效的疗法进行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完善临床实验研究。另外,还应该加强随访和复查,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真正提高中医临床实验质量。
本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