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培文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调和气血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3 17:31
本文关键词: 吕培文 老中医经验 中医外科 阴阳 气血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吕培文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一直担任北京中医院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现为全国第五批、北京市级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发展、创新。在继承房芝萱、赵炳南、王玉章等多位外科泰斗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医外科临床特色,求发展、找突破,不断创新,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2012年至2015年期间,本人有幸跟师吕教授侍诊学习,以中医传承跟师学习的方法,得到老师悉心指导、倾囊相授,临诊中感悟颇深。以期通过本论文的书写,初步探讨老师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中医外科特色证治方法。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吕培文教授学术渊源探究:通过跟师学习、病案整理、文献研究、师承交流探讨等多方面学习方法的应用,整理总结吕培文教授学术思想形成的成长经历、学术传承渊源及主要学术思想成就。1、正规院校学习,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之初,幸遇中医泰斗,培养了吕教授注重师承与临床相结合的学术特色,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体系。2、吕教授深得房芝萱亲授,对于外科疑难重疾,尤其是大动脉炎的证治、血分药物的应用特点以及外用甲字提毒粉的学术传承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吕教授师从于王玉章,做为学术继承人,不仅在吕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对王老的临证宝贵经验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尤其对于中医外科整体与局部辨证特点、脾胃学说在外科疾病中的运用、内外同治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总结。4、吕教授随赵炳南临证,赵老阴阳辨证体系对吕教授影响颇深,强调在整体与局部辨证以及病变过程中,应明辨阴阳气血之不同,同时赵老大量实用方剂对临证遣方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二、吕培文教授学术思想总结:深入探讨总结吕培文教授临证辨证特点、理论思想体系、辨证特点、及处方用药规律的总结与应用。吕教授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溯本求源,通过大量的临证实践及经验整理,形成了具有突出优势特色的中医外科诸病的学术经验以及从外科疾病入手,形成以气血辨证为基础的特色辨证学术思想体系。1、辨证中注重整体与局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必要时注重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运用。2、注重外科首辨阴阳的理解与运用。从发病情形、局部及全身症状、判断预后等方面深入探讨阴阳辨证为外科总则。3、探讨气血理论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周围血管病病因病机、气血理论核心思想、临证气血理论的巧妙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4、熟读经典,汲取精华,将《内经》、《临证指南医案》、《血证论》等典籍中的重要思想与中医外科特色相结合运用。三、吕教授临证经验总结:1、糖尿病足溃疡外科证治特色:吕教授强调阴阳气血整体与局部辨证为重要原则。内治法寓消托补三法于调和之中,注重固护脾胃正气的治疗原则。外治法注重溻渍、掺药、消敷贴法以及清疮术(鲸食法、蚕食法)的灵活辨证运用。2、深静脉血栓的中医证治:吕教授强调,瘀血阻于脉络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瘀、湿、热三者相互为病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病理特点,血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虚是本、邪是标、瘀是变。应注重气血同治的原则,责之于脾、肾、肺脏为主。3、下肢淋巴水肿证治特点:吕教授依据本病特点,强调在辨证中尤其要注意辨湿热、辨阴阳、辨气血、辨部位,同时注重内外同治的重要作用。4、乳腺疾病证治特点:理、调、健为治疗总则,责之于肝脾肾三脏,治疗上注重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尤其擅用当归、芍药,二药为治疗乳癖之要药,均入血分,具有养血活血、调肝化瘀的作用。5、甲状腺疾病证治特点:以吕教授消瘤方为例,从气、痰、瘀致病特点分析本病早期以气滞为主,而中后期则以血瘀、痰凝为主。本病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要致病因素。6、多发大动脉炎的证治特点:老师在结合房芝傾房老经验基础上,认为本病主要分为虚寒、虚热两型。抓住调和气血为主要治则,动静结合,气机调畅,必要时攻补兼施。7、肿瘤诊疗特点分析:吕教授认为,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是治疗肿瘤的最基本原则。老师提出慢性疾病患者“与病共存”的理念,通过调和之法,可改善人体内环境的整体状况,使阴阳气血重新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8、慢性荨麻疹证治特点:吕教授认为本病亦可从“血”论治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辨气血阴阳虚实之不同,临床疗效显著。9、中医外科常用止痛药物总结:外科之“‘痛”,依据其疾病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发作特点、诱发因素之不同,应细辨病因,灵活运用。10、围绝经期气血辨证特点:此期正是冲任功能逐渐衰退的一个过渡时期,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会产生各种疾病,外科多见为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血管疾病等。吕教授认为大多为肝气太旺或肾气不足,肝肾同源、调和气血为此类患者多见立法治疗原则。四、应用吕培文教授调和气血基本方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临床病例对照观察研究,评价本方法应用于临床的优势特色。目的:通过观察运用吕培文教授调和气血基本方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客观专科指标改善情况,探讨调和气血法在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作用机理及优势分析。研究方法:1、本研究选自2013年1月—2015年7月,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109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例数按2:1设定,治疗组观察病例共74例,对照组观察病例35例。2、治疗组应用吕培文教授调和气血基本方药,对照组应用桃红四物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疗程为3个月。3、分别进行疗效评价、专科指标(踝肱比及足趾PPG)、安全性指标观察。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各时间点与基线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前均开展方差齐性检验,若变量转换后仍不符合齐性,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74例中,治愈3例,显效25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35例中,治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2、专科临床症状评分改善:两组患者主要专科临床症状,肢体皮肤发凉、酸胀、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温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肢体皮色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专科指标检查评价:两组治疗前后ABI测定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PPG测定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气血法在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尤其在肢体皮肤发凉、酸胀、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温降低、肤色异常方面的改善具有明显优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邓志坚,杨柳;调和气血法论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J];中医研究;2001年02期
2 朱栋;施杞;王拥军;莫文;张霆;王晨;;调和气血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双向队列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年05期
3 卞琴;赵东峰;施杞;梁倩倩;卢盛;赵永见;王拥军;;调和气血法在骨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4 曾辉祥;调和气血法治疗胃脘痛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1997年S1期
5 叶洁;许金海;莫文;施杞;;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年01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施杞;;调和气血法防治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研究[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王拥军;卞琴;梁倩倩;侯炜;施杞;;重力加压状态下成骨的机制及调和气血法的作用研究[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娴;吕培文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调和气血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26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269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