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

发布时间:2018-03-09 12:19

  本文选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切入点:瘀阻脉络证 出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从防治的角度出发,选择温和灸作为干预手段,比较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相关中医证候、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温和灸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患者提供简便、安全、疗效明确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纳入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DPN)患者,均来自内分泌代谢病院区门诊,每组3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量运动、降糖药治疗、心理调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医师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用降糖药物,使患者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试验组(温和灸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和灸,主要穴位有: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根据上中下三消的证情不同而辨证施治,兼有上肢症状者加灸曲池、外关,兼有下肢症状者加灸三阴交、阳陵泉。每穴每次10分钟,每周灸3次,20次为一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分、周围神经病变相关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30例,显效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30例,经治疗后痊愈0例,有效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20%。经秩和检验,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方面: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在基础治疗情况下,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均可得到改善,但试验组对于DPN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TC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基础治疗情况下,温和灸可明显降低DPN患者TCSS评分,改善相应临床症状。在血液流变学方面:试验组治疗后血液流标学指标(全血低切还原粘度、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仅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全血低切还原粘度、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辨证施治给予温和灸能有效改善DPN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温和灸可以有效降低DPN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包含全血低切还原粘度、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可以缓解DPN患者四肢麻木或疼痛、胸肋及腰背部疼痛,改善心烦、失眠等中医证候;同时其相应体征也得到了好转;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温和灸对DPN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芳;徐珊宁;;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心肌缺血60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夏永莉;;谈谈温和灸[J];河南中医;2008年05期

3 岳进;邓宏达;郑法文;;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10期

4 陈波;熊芳丽;方志聪;李佳霖;;温和灸对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年32期

5 尹莹;裴文娅;王钏;张虹;;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J];中国康复;2012年05期

6 孙凡;李建武;石敏;;隔物温和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年02期

7 王秋芳;;温和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09期

8 张连生;;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57例[J];中国针灸;1993年05期

9 尚秀葵,魏连海;温和灸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0 龙澜允;温和灸治疗嵌顿内痔3例[J];中国针灸;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玲;马晓們;吴焕淦;;温和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症状改善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陈波;熊芳丽;方志聪;李佳霖;;膝周腧穴温和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疗效影响的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建武;熊源胤;马志毅;阮崇洁;;隔物温和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影响的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杨玲;马晓們;吴焕淦;;温和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孙凡;周尔园;曾超;王富江;解光尧;徐守宇;;隔物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建武;刘建民;马志毅;熊源胤;冯彦斌;向诗余;;隔物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祥秀;代芳;岳学勇;李波;孔德明;;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学术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孙德利;张阿宝;徐明;李之俊;朱训生;张琰;陈大隆;蒋和鑫;宋毅;;温和灸结合拔罐对体操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研究[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赵仲和;;温和灸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李建武;马志毅;熊源胤;王进军;李勇;;隔物温和灸对OA家兔软骨细胞及滑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艾条温和灸可有效防治冻疮[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艾条温和灸治脱肛[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蔡晓刚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手脚冰凉 艾条温和灸[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蔡晓刚;温和灸额中穴治额窦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医院 许立春;温和灸治疗青光眼[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 纪军;保健灸法常用穴位及其作用是什么?[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教授 严振国 医学博士 王媛媛;中医奇葩 艾灸疗疾[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永莉;温和灸热传递数学物理模型的分析与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欧阳建江;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李晓娟;温和灸对小鼠细菌感染炎症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梁俭昌;针灸对HIBD模型幼鼠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锦珊;温和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逗逗;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马明云;温和灸影响高脂血症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刘建民;隔物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5 李彬;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6 王士超;温和灸调脂效应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嵇明月;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形态及内皮炎症反应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圣海蓉;不同疗程温和灸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阮崇洁;隔物温和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影响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金成宪;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与穴区局部氧分压关系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8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88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