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阳活血法采用局部灼灸及回旋灸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其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本文选题:艾灸 切入点:带状疱疹 出处:《大众科技》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采用局部灼灸及回旋灸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其后遗神经痛,为提高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方法采用随机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共观察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基于通阳活血法采用局部灼灸及回旋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两组均采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观察并分析两组7天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回访方式了解第1、2、3个月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疼痛程度、皮损程度、皮损面积、烧灼感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天疗效分析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症状变化于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带状疱疹的发生多因"瘀"而非"热",故外治应针对"瘀"以热疗为主,通阳以行瘀。(2)局部回旋灸及壮医药线点灸均可起通阳行瘀的作用,故对治疗带状疱疹治疗及预防其后遗神经痛均有疗效。但回旋灸的热力更甚,故疗效优于药线点灸,且其更简便。(3)局部灼灸时会形成一层薄痂,进一步的促进疱疹的愈合。
[Abstract]:Objective: to treat herpes zoster and prevent sequelae neuralgia by local cautery moxibustion and circumflex moxibustion.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erpes zoster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were observed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30)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al cautery moxibustion and circumflex moxibustion based on tonifying Yang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Zhuang medicine thread moxibustio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cyclovir for 7 days. Results: the degree of pain, the degree of skin damage, the area of skin lesion and the score of burning sensation were decrea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0% and 76.6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ymptom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hanged after 1 month, 2 months and 3 month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herpes zoster is mainly caused by "stasis" rather than "heat". Therefore, external treatment should focus on heat therapy for "stasis", local moxibustion for tonifying yang with blood stasis. 2) local moxibustion and line moxibustion of Zhuang medicine can all play the role of tonifying yang and promoting blood stasis. Therefore,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the prevention of sequelae neuralgia have curative effect, but the heat of cyclotron moxibustion is more serious, so th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drug line moxibustion, and it is more convenient... 3) A thin scab will be formed when local cautery moxibustion is us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healing of herpes.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分类号】:R24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娟;索罗丹;赵丹;卢莉;;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05期
2 周静;;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07年04期
3 刘立红;陈艳;历志;;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6年02期
4 姚尚龙;舒化青;;疼痛治疗学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治兵;林海;彭宇;金元;;舍曲林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年13期
2 余国辉;平懋华;郭霞;杜菁;张绍悟;赵慧;;火针点刺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6年03期
3 王丽丽;马祖彬;;针刺治疗会阴肛周带状疱疹并发二便障碍案[J];中医外治杂志;2016年03期
4 邵丽云;季蕊;赵鹏博;;70岁以上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13期
5 黄玉鑫;秦耀琮;覃锋;张春霞;欧阳琳;张力;;基于通阳活血法采用局部灼灸及回旋灸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其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大众科技;2016年04期
6 杜晓晖;杨晓丽;付煈;李琳;姜桂仙;肖佳;宫安明;;活血散瘀汤联合火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年04期
7 李燕;;耳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6例[J];天津中医药;2016年04期
8 许小玲;林兰;陈秀芝;肖丽云;谢珊华;;阿昔洛韦加磺胺嘧啶膏局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16年03期
9 李秀秀;王育生;;结肠癌肝转移化学治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出现带状疱疹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2016年02期
10 谢振生;莫巧莉;黎彩霞;;阿昔洛韦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及预防疱疹后遗神经痛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勇;刘爱英;张玲玲;;198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23期
2 郑捷;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1期
3 庞晓文,江丽;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诱发红皮病2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0期
4 秦燕,王海芳,马先宾;早期应用激素治疗老年三叉神经区带状疱疹疗效评价及其对肾上腺功能的影响[J];齐鲁医学检验;2004年02期
5 黄巍,樊超,涂亚庭;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6 刘广果;泼尼松的应用时机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03年04期
7 石海云,周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好发因素及干预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2期
8 吕全江,时培荣;老年带状疱疹106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2期
9 郑新来;皮质类固醇激素致带状疱疹泛发并脑膜脑炎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昌德,张冠生,杨光荣;舌带状疱疹1例的治疗体会[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2 彭武斌;带状疱疹早期误诊3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3 董丽芳,张玉琦;耳部带状疱疹—面神经麻痹综合征1例[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4期
4 史毓杰;带状疱疹170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0年01期
5 王慧芬;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6 周毅成,郝军,郑建婷,王晓慧,刘丽丽;小儿带状疱疹1例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成秋棠;耳部带状疱疹误诊12例分析[J];交通医学;2000年06期
8 许银智;中药擦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0年11期
9 曾卫玲,王志光,胡石秀,寸丽玲;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观察[J];云南医药;2000年02期
10 蔡润学,孔令东;接触传染性带状疱疹6例报告[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80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倪浩;石年;罗国良;;婴儿带状疱疹1例[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周国典;;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叶晗;黄海月;;带状疱疹误诊为胆-心综合征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霞;;电平衡疗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叶伟娟;;58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何伟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56例[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恒进;;带状疱疹糖皮质激素使用——利[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雷静;;2例儿童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张美芳;马学良;杨励;惠海英;苏保凤;宫艳;;带状疱疹患者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豪;单味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十七则[N];民族医药报;2008年
2 四川成都 南林;春季应加强带状疱疹的防治[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海亭 教授;带状疱疹并非都出疹[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4 孙成力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6招治疗带状疱疹[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5 ;如何对付带状疱疹[N];广州日报;2004年
6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病 主治医师 颉玉胜;头痛也须警惕带状疱疹[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张继增;带状疱疹不可轻视[N];保健时报;2006年
8 ;专家指出:带状疱疹早期容易误诊[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梨平;带状疱疹可表现为“腹痛”[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山凤;带状疱疹可致肝衰竭[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屈园园;新疆地区水痘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及病毒基因型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玉莲;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文献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东;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杜玉敏;疼痛管理路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易佩玉;毫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袁婧;火针配合刺络拔罐为主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馨月;带状疱疹病毒载量与S100β和NSE相关性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6 吴浩;带状疱疹患者血清PGE2表达水平与疼痛程度及后遗神经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7 严妍;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附:36例肝胆湿热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8 黄时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消退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探讨及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冀亚男;感觉定量检查在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锡阳;193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1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9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