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本文选题:类风湿关节炎 切入点:贫血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RA贫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试验组予断藤益母汤治疗,观察期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评价两组贫血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提高患者贫血中医证候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RBC、HB、SI、TF、SF水平,降低炎症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及贫血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铁代谢紊乱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huteng Yimu decoction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anemia.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RA an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 table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uteng Yimu decoction, the observation period was 12 week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the TCM syndromes score of anemia was evalua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8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QOL) score, erythrocyte count (RBC), hemoglobin (HB), hematocrit (HCT), mean red blood cell volume (RBC) MCV, serum ferritin, ferritin (SFN), transferrin (TF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RBC),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RBC),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RBC),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RBC), and so on. Results: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1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44.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oth groups could improve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nemia, improve the level of RBC+ HBSI-TFSF, and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index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ffect was faster. Conclusion: Shuteng Yimu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nemia,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mproving the disorder of iron metabolism.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宁市中医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63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A030313403)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自立;董平;董秋梅;刘佳;;蒙药忠伦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24期
2 张辉;参芪二藤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2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7期
3 胡永东,向理宏;通关利节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4例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03年02期
4 关彤,林昌松;循证医学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01期
5 李红杰,朱春兰;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辩治[J];职业与健康;2004年08期
6 刘汉生,刘书明;参芪二藤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07期
7 钱金燕;李晓云;朱珑;童金凤;;药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4例[J];山东医药;2006年02期
8 曾尚东;;固本克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年02期
9 王花;;中药配合心理调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J];江西中医药;2007年08期
10 吕志强;李元龙;周向东;;通络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对比观察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宝国;高明利;刘冀东;;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肿胀[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2 刘秀铃;周邦生;;和合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举隅[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3 李满意;;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症状的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4 蔡旭;郭粉莲;;中药汽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殷海波;张华东;周雍明;石英杰;;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特点的中医认识[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6 高坤;;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中药治疗[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梁清华;蒋勇前;熊新贵;杨波;萧梅芳;区建刚;曾年菊;陈疆;;痹肿消汤干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杜秀兰;;雷络酯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的观察[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9 王义军;;关于中医药阻止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几点思考[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党庆先;;类风湿关节炎辩治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光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倪立青;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要不要“忌口”[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2 翟旺;类风湿关节炎康复要诀[N];保健时报;2005年
3 接力刚 崔伟历;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双刃剑”[N];广东科技报;2006年
4 受访专家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专题[N];健康时报;2006年
5 曲淑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证治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院风湿免疫科 曲淑芹;祛邪解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吴巧君;类风湿关节炎春季易复发[N];天津日报;2004年
8 张以绪;观指识类风湿关节炎[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张华东;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段文利;早诊类风湿关节炎有“金标准”[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颉旺军;颊针干预卵蛋白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家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王勇;马玉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贫血的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黄绣媚(Wong Sau Mui);汪悦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与用药特色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邝丽仪;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步青;魏中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祛瘀化痰法辩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侯丽萍;从临床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7 任璇璇;类风湿Ⅰ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何羿婷;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林成福;针药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斯琴高娃;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证候特征及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2 张靖泽;董振华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殷建保;羌乌止痛汤治疗\*痹(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鞠海艳;金骨莲胶囊治疗\*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晓琳;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研究及骨破坏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萨如拉;蒙药风痛灵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5年
7 王建;调和肝脾法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李记泉;灸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凝证)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刘建勤;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闫维超;甲氨蝶呤联合顽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瘀阻型)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591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9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