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阴阳五行
本文选题:阴阳五行 切入点:英国历史学家 出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框架,也是古代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框架。此外,对资肇中医药医学观和方法论的构建和发展也殊为重要,以此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特质的要蕴之一。百年来,对于它从认知方式、研究方法、理论解读、临床操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突破,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但阴阳五行仍不容暌绝,有递起演明的穿越价值。1阴阳的概念、发生和基本规律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已故的任应秋先生在其专著《阴阳五行》中指
[Abstract]:Zheng Yin Yang five elements is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framework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system. In addi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izhao medical view and method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has become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re has been a certain breakthrough in its cognitive style, research methods,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operation. It has transformed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imes, but the five elements of Yin and Yang still cannot be ignored. There is the concept, occurrence and basic law of passing through the value of yin-yang. 1 the British historian Toynbee once said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yin and yang. The late Mr. Ren Yingqiu pointed to the middle finger in his monograph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分类号】:R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彬;陈泽涛;;阴阳五行之哲学思想源流考[J];北京中医药;2008年11期
2 向定华;;浅谈新阴阳五行文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薛时先;;学习医}摰谝徽乱跹粑逍兄骩J];江苏中医;1959年01期
4 高迪旭;;试论区分三种阴阳五行观[J];医学与哲学;1982年12期
5 李志庸;阴阳五行本体论[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2期
6 ;阴阳五行与生命早期的演化[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7 张睿;刘玉珍;;关于阴阳五行学的问答[J];武当;2010年06期
8 王树伯;阴阳五行编码初探[J];中国气功;1998年08期
9 夏媛媛;从阴阳五行看传统中医与艺术的联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刘伦,赵齐生,张景文;阴阳五行动态刍议[J];光明中医;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敦一;;阴阳五行实质与传统医学[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孟凯韬;;阴阳五行的数学原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3 汪晓云;;“端午”与“阴阳五行”[A];2010海峡两岸第六届端午文化论坛研究论文集[C];2010年
4 陈新贤(一明);;唱响“阴阳五行”——高歌中医根本[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鸿玲;;中医论阴阳五行[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6 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孟凯韬;;关于阴阳五行数学[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6: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与思考[C];2009年
8 李成永;;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论疗养院的管理之道[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许树安;;“阴阳五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杜青雄;;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悟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贾海忠;一二五之数与阴阳五行[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许家松;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构建[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海霞;客观看待阴阳五行和易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陕西邋王世杰;关于诟病中医的思考[N];健康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沈彬;认知中华文明的本色[N];贵州日报;2010年
6 中日友好医院 贾海忠;中医三问[N];健康报;2010年
7 刘振华;中医数学化研究的启迪之作[N];健康报;2010年
8 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 孟凯韬;数学化对于中医理论并不多余[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吴萍;正本清源 返璞归真[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文化差异”不是中医超越自身的障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孔庆浩;言气彰物[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铁华;阴阳五行与四大五蕴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宝义;阴阳五行原理与藏象经络实质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刘阳;汉代方士医学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玲玲;汉代罪己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梦瑶;中国早期知识系统与宇宙观念研究—月令系统及其模式的形成[D];南京大学;2015年
3 李国镇;两汉谶纬政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倩倩;论谶纬的虚构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5 赵梦璐;“上火”一词的日语翻译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6 甘培瑶;中日茶道中的阴阳五行比较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7 南伟;论阴阳五行之起源[D];青岛大学;2006年
8 窦福志;先秦文献中的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雪;阴阳五行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荣光;中医阴阳五行基本术语英语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5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9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