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藏精生髓主骨”的细胞信息传导与调控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骨质疏松症中医主要病机和现代病因学的认识与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2009年
“肾藏精生髓主骨”的细胞信息传导与调控机制研究
郑洪新
【摘要】:目的:基于细胞信息传导与调控机制,针对老年常见病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方证结合,探讨"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以及益气生精、补肾益髓治法作用机制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切除卵巢法、糖皮质激素诱导、自然衰老法建立肾虚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免疫组织化学、ELISA、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从PKC系统(磷脂/Ca~+-PKC)、TGF-Smad蛋白信号传导、UPP-Smad信息传导与调控等通路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肾虚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与神经-内分泌-代谢网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具有受体介导的磷脂-Ca2+系统跨膜信息传递的改变;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2、4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以及成骨细胞对其反应性降低;骨、肾组织中BMP6/BMP7、Smad1/5、Smurf1/Smurf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下降和相应下丘脑组织中BMP6/BMP7、Smad1/5、Smurf1/Smurf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升高等。益气生精、补肾益髓治法及其方药对上述指标具有调节作用。结论:"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以及肾虚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与PKC系统(磷脂/Ca~+-PKC)、TGF-Smad蛋白信号传导、UPP-Smad信息传导与调控等通路系统密切相关,益气生精、补肾益髓治法能够有效防治肾虚骨质疏松症,其作用机制之一在于对细胞信息传导的调控。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23
【正文快照】:
“’肾藏象”的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课题组基于细胞生命活动信息传导与调控机制,从老年常见病骨质疏松症切人,病证结合、方证结合,对“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以及益气生精、补肾益髓治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人研究。1“肾城精生皿主骨”的理论依据和研究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梅;陈学习;彭成;;补肾中药抗肾虚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的研究假说述评[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04期
2 沈霖,杜靖远,杨家玉,洪光祥,,杨艳萍,谢晶,高兰,周丕祺;肾虚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复制及相关指标测定[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年01期
3 陈利芳,王芸,王樟连;肾结石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同出一辙”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5年02期
4 寇美静;邹小娟;;肾虚与骨质疏松症[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郑洪新,崔家鹏,刘景峰,刘树新,林庶茹,夏淑杰;肾虚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及补肾方药对其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8年04期
6 楚仪;;八子补肾精,男女都适用[J];中华养生保健;2009年12期
7 王新祥;张允岭;黄启福;;对骨质疏松症中医主要病机和现代病因学的认识与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年12期
8 王晓彬;;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02期
9 金明柱;郑洪新;;骨痿与骨质疏松症[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3期
10 王广伟;付丰平;李泽钿;;黄宏兴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洪新;;“肾藏精生髓主骨”的细胞信息传导与调控机制研究[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2 甘心荣;雷鸣;;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姜慧强;;补肾与骨质疏松症[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史晓;杨文宏;;中医对骨质疏松症与骨骼肌减少症的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赵树华;刘明晖;;骨松康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120例临床研究[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方朝晖;;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评述[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杨丽;张荣华;;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及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文波;胡志俊;刘洪举;;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晓东;邓伟民;洪曼杰;刘丰;王青;孙平;;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学娅;许东云;黄熙;张颖;罗珊珊;任平;;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新思路[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2 叶哲伟;[N];家庭医生报;2006年
3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忠厚;[N];云南科技报;2006年
4 李典云;[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教授 罗先正;[N];光明日报;2006年
6 黄跃成;[N];家庭医生报;2006年
7 吴毅;[N];家庭医生报;2006年
8 蒋锐;[N];科技日报;2006年
9 程守勤 蒋廷玉;[N];新华日报;2006年
10 林玉玲;[N];民营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圣涌;“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2 邵敏;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骨吸收与骨形成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马元;通补并用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朱海;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及蛋白质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刘素荣;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庞向华;骨质疏松患者成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曹学伟;骨质疏松症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及早期干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程英雄;补肾健脾活血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化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吴健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郭帮富;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细胞基因表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鑫;肾虚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肾、下丘脑PKCα,β_2蛋白表达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燕燕;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肾、下丘脑组织PPARγ2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贺琳;高血压及其辨证分型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黄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何仁荣;骨松安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杜松;密骨颗粒对肾虚骨质疏松大鼠及成骨细胞IGF-ⅠmRNA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7 胡心伟;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的肾虚血瘀动物模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李兴明;运用肝肾同源理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王金台;仙灵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蔡平平;补肾活血调经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对骨质疏松症中医主要病机和现代病因学的认识与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1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