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常规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3-17 17:17

  本文选题:面神经炎 切入点:针刺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通过针刺配合中药熏蒸与单纯针刺二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进而为该病在中医治疗方面开拓一种新思路以及寻找更为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应用随机分组对照比较法,将60例患者入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方法,对照组应用单纯针刺疗法;应用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研讨会研究推出的Hou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及疗效评价,对不同疗程后的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配合中药熏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二者进行临床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P=0.004(P0.05),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来看:Pvalue-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对照组P=0.002(P0.05);治疗组P=0.0001(P0.05)代表经统计学分析,对治疗组更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Kappa value=0.4536(Kappa0.7);治疗组Kappa value=0.0656(Kappa0.7)说明临床疗效对治疗组更明显。结论:1、常规针刺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面神经炎临床有效。2、常规针刺配合中药熏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相比较,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the Houe-Brackmannn H-B-based score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was studied and evalu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acial Neurosurgery. Result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therapy and simple acupuncture therapy were compared. The specific analysis shows that: Pvalue-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control group P0. 002, P0. 05; treatment group, P0. 0001, P0. 05). Kappa value0.4536Kappa0.7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Kappa value0.0656Kappa0.7in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1, routin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 Fumigation therapy compared with simple acupuncture therapy, It has more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1期

2 韩月红,谢萍;分期治疗面神经炎33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12期

3 林霖;中药治疗面神经炎1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03期

4 韩振军,陶军;牵偏汤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6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9期

5 陆卫卫;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6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4期

6 孙燕,王文春,张安仁,何春阳,郑闵琴;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7 李洪静;面神经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04年02期

8 马云超;;面神经炎173例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6年05期

9 葛新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42例[J];光明中医;2008年10期

10 欧结艳;黄锡坤;;面神经炎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洪静;;面神经炎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宇燕;;物理方法综合治疗面神经炎85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陈杨;桂芗湘;冯莲英;陈岚;蔡鸿;田锦勇;;紫外线充氧自血回输治疗老年重度面神经炎[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胡乐明;;早期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胡伟段;陈良巧;;中西药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赵秀玲;;面神经炎患者的健康指导[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叶继英;伦志坚;王文靖;黄幼平;黄敏;;物理因子及针灸治疗面神经炎[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罗娟;乔妙根;胡永善;吴毅;安华;施桂珍;许军;谢臻;;面神经炎物理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朱莉莉;;超短波及电脑中频电流治疗面神经炎37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李丽霞;林国华;王倩;;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永刚;搓脸能防面神经炎[N];保健时报;2007年

2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冬防面神经炎[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韩咏霞;冬季谨防面神经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冬防面神经炎[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贺晓生;面神经炎问答[N];保健时报;2009年

6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曹莲瑛;中药薰蒸法治面神经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7 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管护师 刘晖;面神经炎的综合治疗[N];黄冈日报;2005年

8 陈国华;加味补阳还五汤治面神经炎[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主任医师 陈国华;加味补阳还五汤治面神经炎[N];民族医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秋菊;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李亚斌;面神经F波对面神经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明翰;超短波、TDP及中频电的联合应用对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巴图;常规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曾丹;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损伤程度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勇;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司宝霞;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与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沈红岩;王雪峰教授“四针八穴”针灸治疗儿童面神经炎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贺兴欢;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杨智慧;刮痧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25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25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