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参养心汤合苦味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选题:苦味入心 切入点:室性期前收缩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又称室性早搏(VPB),是早于基础心律(多为窦性心律)提前出现的室性冲动。目前,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依靠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西药,但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疗效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虽然导管射频消融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适应症的要求严格并且价格昂贵,应用范围有限。中医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方面,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毒副作用少,相对安全。导师杨国华教授认为室性期前收缩的病机多属于气阴亏虚,心失其养、发为悸动,故以益气养阴、宁心定悸为治法;同时结合《黄帝内经》所言:“苦入心”,心属“火”,苦味又属阴,能清心益气;在临床中自拟四参养心汤合苦味药遣方用药,宁心定悸、平衡阴阳,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笔者根据导师临床经验,对四参养心汤合苦味药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进行疗效观察,以期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明确其治疗的特点与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运用中药治疗,予四参养心汤合苦味药口服,每日一剂,每日2次;对照组运用西药治疗,予盐酸美西律片口服,每次100-20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8天,以服药后7天、14天、28天为观察时点,记录CRF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动态心电图、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等数据,动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中西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指标以频数表、百分率描述;定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使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差异是否显著;计数指标用频数、百分数描述,使用卡方检验法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基线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数目、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中医证候积分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各条单项分和总分组间基线比较,统计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分析2.1总体疗效分析治疗结束后,观察总体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5.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60%,试验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1.20%,对照组总有效率72.7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室性期前收缩数目比较治疗后两组室早总数均有显著减少,试验组室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室性二联律、室性三联律及成对室早数目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析两组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20%,对照组总有效率90.9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临床痊愈方面,试验组临床痊愈占23.50%,对照组临床痊愈占6.1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4左室射血分数(EF)分析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的EF值均有所提高,两组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试验组的差异性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EF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有所提高,故试验组中药及对照组西药对于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是否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观察。结论四参养心汤合苦味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有确切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对于心悸、胸闷、口干、失眠多梦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在焦虑状态的改善方面亦有明确的疗效;在心功能改善方面,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四参养心汤合苦味药为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同时改善其伴发的焦虑症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汉林;室性期前收缩致双重性文氏现象二例[J];右江医学;2001年06期
2 张菊香,吴亚萍,宋连华;室性期前收缩后倒置T波伪改善现象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5期
3 任丽华;;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23期
4 郭锋;李玲;龚晓辉;熊国平;林爱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12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5 纪忠宇;;室性期前收缩显示巨大U波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年03期
6 戴静;李志勤;龙佑玲;符赛琼;;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年05期
7 李明花;张煜;曹慧茹;;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23期
8 陈清启;;病理性和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年02期
9 刘华荣,刘少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年08期
10 刘坤玲,马晓晖,王其军,于月香;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的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三明;;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率震荡与临床预后有关[A];全国第十届心脏学学会、第十三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辑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献民;李焰;柳颐龄;牛文琪;石坤;方钰;杨艳峰;;儿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28例病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李莉;;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进展[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杨德华;孙永生;郭凌峰;余中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10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纯廉;;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刘惠良;齐晓勇;王秀萍;李英肖;谷剑;党懿;;黛力新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7 平祥华;周均;张小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包玉玲;严文华;钱为国;;小儿室性期前收缩77例临床分析[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吴彩云;王晓君;;avR快速定位室性期前收缩的价值[A];2011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柯斌;孟君;师林;孙保国;张俊杰;;复方阿胶浆联合美托洛尔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炳波;右心室非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标测与射频消融及遗传学特征初步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肖艳;复脉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路阳;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对应观察和中医证型分布[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靖琨;四参养心汤合苦味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陶锋;脑钠肽与室性期前收缩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陈翠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对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李宏光;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阴虚气滞候)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贺俊波;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的心电图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玉华;心静平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郑道国;射频消融术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9 褚雪菲;稳悸合剂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阴虚气滞候)60例临床观察与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李晓萌;室性期前收缩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2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6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