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利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4-01 18:50
本文选题:颈源性眩晕 切入点:员利针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1研究背景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以及食管压迫性颈椎病。由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临床上常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源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目前,该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所以国外学者将之统称为颈源性眩晕。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有手术及非手术疗法,目前以非手术疗法居多。而在非手术疗法中,中药内服、针灸、推拿、小针刀等疗法更具优势,均可起到良好的改善及治疗作用。随近年来发电子设备的普及,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所以寻找、优化一种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迫切需要的。2研究目的观察员利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推广员利针临床应用。3研究方法3.1将收集的符合颈源性眩晕诊断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员利针组及毫针组,每组各40例。3.2治疗方法: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前倾伏坐位,双手交叉支撑前额,局部皮肤常规酒精消毒,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耐受情况选取0.5、0.6x50mm规格的相应员利针针具进行治疗,治疗选取1、2颈椎部位的夹脊穴、阿是穴,采用合谷刺法,每一次进针可直刺一傍刺二到三,得气后立即出针。每日治疗一次,五次一个疗程,共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前倾伏坐位,双手交叉支撑前额,皮肤常规酒精消毒后使用0.3×40mm的毫针,快速刺入颈夹脊(2-7)、前顶、百会、率谷、曲鬓、风池、风府(参照200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制定),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15-20min后出针。每日治疗一次,五次一个疗程,共一个疗程。3.3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填写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表,并于试验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3.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5试验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4研究结果(1)员利针组临床疗效优于毫针组(P0.01),在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部疼痛、视物模糊、睡眠改善情况方面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2)在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整体评分方面员利针组和毫针组均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员利针与毫针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员利针在眩晕程度、颈肩部疼痛、视物模糊、睡眠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员利针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对颈源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宜推广应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海军;华海燕;;针刺风池、颈夹脊、百会穴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世界中医药;2016年12期
2 曾宪妮;赖春;杨曦;;火针治疗颈性眩晕40例[J];山西中医;2016年11期
3 陈云刚;任维龙;郝延科;曹贻训;徐展望;;葛根二藤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年16期
4 高新;吕亚南;;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年04期
5 柴广慧;许欣欣;梁成勋;陈海丽;;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1例[J];光明中医;2016年08期
6 郑修明;;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02期
7 殷海东;张新梅;黄明光;陈伟;杜庆钧;宋洋;杨若冰;;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年21期
8 黄升峰;李展振;张海存;吴沧陆;黄明;;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07期
9 刘晋钊;艾双春;李劲松;;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眩晕119例[J];河南中医;2015年06期
10 唐占英;胡志俊;肖静;李唯薇;刘丹;林婕;;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年01期
,本文编号:1696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968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