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灸法治疗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本文选题:类风湿性关节炎 切入点:子午流注 出处:《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灸法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门诊200例RA患者,其中,风寒湿阻型、风湿热痹型、阳虚寒凝型、肾虚髓亏型、痰瘀痹阻型,各40例,均采用子午流注灸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评价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变化;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21:00、22:00与23:00的皮质醇水平。结果:5组症状积分及疗效均好转(P0.05),阳虚寒凝型优于其它4组(P0.05),风寒湿阻型、肾虚髓亏型组、痰瘀痹阻型优于风湿热痹型(P0.05),风寒湿阻型和肾虚髓亏型组优于痰瘀痹阻型(P0.05);各型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IL-1、IL-6、IL-18、TNF-α的含量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阳虚寒凝型优于其它4组(P0.05),风寒湿阻型、肾虚髓亏型、痰瘀痹阻型组优于风湿热痹型(P0.05),风寒湿阻型和肾虚髓亏型优于痰瘀痹阻型(P0.05)。各型治疗前后21:00、22:00、23:00时间点皮质醇含量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阳虚寒凝型优于其它4组(P0.05),风寒湿阻型、肾虚髓亏型、痰瘀痹阻型组优于风湿热痹型(P0.05)。结论:子午流注灸法对RA患者疗效好,其中,风寒湿阻型、阳虚寒凝型、肾虚髓亏型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阳虚寒凝型组疗效最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Ziwu fluid injection moxibus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he deficiency of kidney, phlegm and stasis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rheumatism and heat obstruction (P 0.05), wind-cold dampness obstruction and kidney deficiency marrow deficiency were superior to phlegm and stasis obstruction (P 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Ziwu flow injection moxibustion on RA patients is good, among them, wind-cold dampness obstruction type, Yang deficiency cold coagulation type and kidney deficiency pulp deficiency type all have better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hile Yang deficiency cold coagulation type is the best.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中医药大学;
【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No.2014Y0028);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平台建设项目(No.2015Y2001) 福建省中医药科研项目(No.wzzh201308)~~
【分类号】:R2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仁英;子午流注学说与肺心病择时服药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2 孙国杰;周安方;康世英;毛树松;刘豫淑;罗惠平;;子午流注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1984年01期
3 ;全国子午流注学术座谈会概要[J];中国针灸;1982年06期
4 孙家璧;;子午流注与生物钟[J];湖北中医杂志;1981年05期
5 高玉tC;;浅谈子午流注[J];河北中医;1982年01期
6 冯润身;;试谈研究子午流注的一些设想[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07期
7 詹永康,吴式枢;子午流注源流初探[J];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01期
8 王志仪;;子午流注推拿之我见[J];山东中医杂志;1988年06期
9 刘慧生;刘媛;;子午流注“纳干法”两步推算法[J];河南中医;1989年01期
10 李磊;;关于子午流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上海针灸杂志;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宗民;;子午流注在治疗中的应用[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麻福昌;;子午流注:中医金字塔的顶尖部分[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覃茂林;;论子午流注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4 彭红华;;浅析子午流注与养生美容的关系[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曲姗姗;黄泳;;“子午流注”在临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矫继_,
本文编号:1721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2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