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选题:缺血性心肌病 + 参附注射液 ; 参考:《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正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心肌血液供应长期不足所致,因为冠状动脉而引起心肌坏死、慢性心肌缺血或是纤维化弥漫性心肌,近两年来,此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1])。现阶段,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规西药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参附注射液来源于中医药典中的"参附汤",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并已经得到临床诸多研究学者的认同。本次实验特此以我院7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为实验对象,探讨参附注射液应用的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positive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s mainly due to the chronic shortage of blood supply in the myocardium of the patient, the myocardial necrosis caused by coronary artery, chronic myocardial ischemia or fibrosis and diffuse myocardium, in the last two years,The incidence of this diseas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al effect treatment method in clinic, and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by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Shenfu injection is derived from "Shenfu decoction" 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a very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by many clinical researchers.In this study, 74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Shenfu inject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农,曹雪滨,和朝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性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的比较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年10期
2 黄建可;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1年01期
3 张福生,王学忠,韩玉平,刘苏平,靳风纪;缺血性心肌病87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0年04期
4 张翔,乌若丹,徐小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及缺血性心肌病的对比分析[J];云南医药;1996年02期
5 孙永柱;缺血性心肌病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研究[J];医学信息;1996年07期
6 张育君;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0年07期
7 李曙光,李大伟;老年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临床鉴别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01期
8 林闽溪,沈庆乐,张黎明,林美明,李培英;缺血性心肌病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1期
9 贾国良;缺血性心肌病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2年12期
10 姚凤臣 ,李景林 ,周秀华 ,柳兢;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君;崔广凯;;心梗后心功能的变化与缺血性心肌病关系[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刘建荣;;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鉴别诊断的分析报告[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恒青;郭顺华;姚楠;韦建端;;缺血性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与死亡的相关分析[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邵独婧;许静;吴冬燕;;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5 史浩颖;汪芳;孙宝贵;舒先红;潘翠珍;葛均波;陈灏珠;;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延迟收缩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徐海鹰;王宁夫;张邢炜;徐坚;李佩璋;;缺血性心肌病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影;田家玮;;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内不同步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健;何怡华;李治安;韩建成;谷孝艳;冯天鹰;王林林;;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分析缺血性心肌病伴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瓣环形态变化[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田家玮;王影;;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内不同步的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徐和平;陈莉;吴英;;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敏;缺血性心肌病:外科医生能做什么[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冯天捷;左心功能不全的缺血性心肌病预后[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田月琴;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灌注、代谢及功能的综合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李厚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孔烨;转染HRE-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侯予龙;转染TIMP-1-shRNA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缺血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柴文祥;脐血CD133~+细胞对于裸鼠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祝晓;GCA-HIF-1α-GCC提高移植骨髓干细胞存活率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高士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测定与LVEF值预后的相关性[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3 楼莉峰;康心饮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刘伟;冠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缺血修饰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姜元鹏;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与心肌缺血部位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谭春燕;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电活动异常与心脏机械运动的关系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6年
7 张大平;缺血性心肌病冠脉介入治疗效果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8 曹维;NLR在预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事件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9 陈安清;缺血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两种治疗策略比较[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廖嘉;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63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6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