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温病条辨》方用药规律计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6 12:54

  本文关键词: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外感温热类温病养阴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医科大学》 2003年

《温病条辨》方用药规律计量学研究

雷云霞  

【摘要】: 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现代文献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吴鞠通《温病条辨》方药的制方思想和用药规律进行探讨。本研究从用药范围、性味归经、方剂计量特征指标等方面入手,通过计量分析,并与其他医家方药进行计量学对比,结果显示:《温病条辨》方三焦分证,三法鼎立;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温热类温病以养阴为主,以胃为要;湿热类温病祛湿为主,重在宣畅气机;立法遣方,气味配伍为主。《温病条辨》方在用药范围、性味归经方面与叶天士及薛雪最为接近,,而在方剂计量、主次变化方面与吴又可《温疫论》多有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其三焦辨证的学术渊源,初步揭示了其制方思想及学术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2-52
【目录】:

  • 一. 论文3-39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前言5
  • 1 资料来源5-6
  • 2 统计分析方法6-7
  • 2.1 样本选取6
  • 2.2 方剂计量指标的确定6-7
  • 2.3 分析方法7
  • 3 结果与分析7-25
  • 3.1 方剂计量特征指标值统计7-12
  • 3.2 《温病条辨》用药范围统计12-25
  • 4 讨论25-34
  • 4.1 《温病条辨》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5-26
  • 4.2 《温病条辨》用药特色26-32
  • 4.3 三焦辨证探讨32-34
  • 5 小结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9
  • 二. 综述39-44
  • 正文39-43
  • 参考文献43-4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外感温热类温病养阴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2 王春林;明代江西瘟疫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海军;滇中地区部分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特色的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池;吴鞠通三焦温病清热养阴法探析[J];新中医;1995年07期

    2 邹克扬;吴鞠通对温病学的卓越贡献[J];四川中医;1985年12期

    3 曾春;顽固性发热治验[J];四川中医;1987年12期

    4 梁秀璟;吴鞠通三焦用药浅识[J];四川中医;1994年06期

    5 袁陶;试探吴鞠通《温病条辨》补阴治则[J];四川中医;1995年12期

    6 黄礼明,彭雪红;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以温治温方法[J];四川中医;1996年02期

    7 汤克仁;吴伟利;孙宝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散发性脑炎——附71例临床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1986年03期

    8 杨奕望;吴鞠通温病学术观念的由来与特色[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年05期

    9 李守朝;吴鞠通攻下法临证拾遗[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宋知行;吴鞠通《解儿难》的学术见解[J];陕西中医;198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华;王荣;;中医学“取象比类”思维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1期

    2 万桂芹;;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6例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6期

    3 蒋红玉,张思为,陈欣童,万于军,苏峥,黄晓军,李小球,陈李华,陈威;芪棱汤治疗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年12期

    4 李德珍,杨铭,王志刚;蒲辅周辨治小儿腺病毒肺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年02期

    5 程昭寰;王永炎;;论证候理论的科学性及其研究的关键问题[J];新中医;2006年07期

    6 梁晓强;张静喆;;养阴护津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0年07期

    7 王英;史博宏;;中医辨证分型为主重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6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年07期

    8 李爱华;止眩汤治疗眩晕60例[J];新中医;1995年06期

    9 吴智兵;;试论湿热证的治法与治禁[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高金金;杨金萍;;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梅;刘翰德;;孝文化对传统医学的影响[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李娜;燕海霞;王忆勤;;寸口三部脉诊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倩;孙立立;;艾叶饮片炮制沿革及现代炮制方法述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姜良铎;;论风热毒邪致病——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何泽云;;消渴发挥[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波;张虹;;试论循证医学在针灸文献研究中的指导作用[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琼;;朱丹溪痰瘀同治辨证之浅见[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春生;王小沙;陈淑敏;袁彩芹;李晶;王晓明;姚沁;李鲤;郭会军;惠曼华;赵卫国;单丹;;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一)—时效、量效关系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和咽部致病菌的影响[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9 李春生;王小沙;陈淑敏;袁彩芹;李晶;王晓明;姚沁;李鲤;郭会军;惠曼华;赵卫国;单丹;;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二)—证效关系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10 贺平;段琪;黄德铨;李志鹏;杨栋;向红艳;;加减三仁汤治疗湿热蕴脾型便秘35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惠梅;心宁丸抗心肌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那坤;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胡荣;白芷中欧前胡素提取分离及主要药效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曾仁宏;鼻部常见病症术语的规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杭洲;《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所暗含气化平衡观探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康宁;补肾化痰活血法对EAE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孙晓光;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闫雪;平和、阳虚、阴虚和痰湿体质人群夜间睡眠生理参数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袁卓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与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仙菊;湖湘仲景学说研究探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莫家舜;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祛湿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姜宜惠;内伤伏邪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玉丽;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之建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姜海霞;夹脊电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魏庆双;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王姗姗;以血压及脉压特征辅助量化湿热体质调治效果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韩耀军;经方汗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金明;古今医家有关脾中风的理论与证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姜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系统评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论崇祯年间的自然灾害及影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杰;王燕;周铭心;;叶天士临证用药规律方剂计量学分析[J];四川中医;2010年05期

    3 曾大方;;《临证指南医案》方案的统计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4 萧敏材;;累积·创建·完善 论养阴法的形成与发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8年02期

    5 郭玉刚;;中医预防瘟疫的特点和方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孟彦彬;石艳华;孙盛;赵联伟;;叶天士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6年11期

    7 郑璇;;《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1期

    8 陈琮,胡晓红;《临证指南医案》调经特点浅析[J];四川中医;1996年09期

    9 范薇;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探析[J];四川中医;2000年07期

    10 赖文;李永宸;;清代岭南地区烈性传染病防治专著[J];中医文献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喆;伤寒温病源流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田毅;温病认识起源与理论演变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赵静;金元明时期温病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武冰;寒温统一论学术源流考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王荣;叶天士治疗温病的辨证及组方配伍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欣华;明代疫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红治;清代前中期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1644-1840)[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4 滕晓东;明清瘟疫证治方药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刘喆;明清医家补阴剂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李曼曼;唐五代瘟疫与社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冬丽;《时病论》学术思想及方剂用药特点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乔平;《温病条辨》养阴思想与“动”性病症相关性的理论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孙立文;论明清时期温疫病因学及其成就[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苦辛通降法用药配伍规律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永生;板蓝根治疗鹅口疮21例[J];新中医;1974年03期

    2 王蒿志,张臣财;解毒增液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J];四川中医;1985年08期

    3 唐才东,吴琼瑛;中药配合醋熏预防流感[J];四川中医;1986年06期

    4 唐仲伟;许迺珊;;36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施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12期

    5 张绚邦;;论仲景学说研究的历史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06期

    6 李连吉;;试论“透”与“陷”——《温热论》基本思想初探[J];天津中医;1991年01期

    7 邵维国;;“感冒汤”的临床应用(附960例治疗体会)[J];新疆中医药;1986年01期

    8 牟全胜;周铭心;柯刚;姜明;时康新;阎立芬;艾赛提;;《新疆中医药》1985-1989年“临床报道”中有关统计问题的分析[J];新疆中医药;1991年01期

    9 周铭心;;《傅青主女科》方药特色浅探及作者考识——方药计量化研究尝试[J];新疆中医药;1991年04期

    10 周铭心;巩新城;;心病治肾——张绚邦教授学术思想初探[J];新疆中医药;1993年03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温病条辨》方用药规律计量学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外感温热类温病养阴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7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