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汤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医医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年
健心汤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冯健宏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临床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抓住心衰患者的核心证候要素,为显著疗效的健心汤提供组方理论依据。并通过观察健心汤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健心汤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本课题包含两个部分:1.临床调查:通过对87例心衰患者证候因素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2.实验研究:选取7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纠正心衰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健心汤,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观察一个疗程(四周)。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LVEF值、BNP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接受调查的87例心衰患者中,最常见的病性证候因素是气虚和血瘀,分别占比90.8%、83.9%,其次为水饮,占比55.2%,再次为痰浊、阴虚、阳虚。气虚和血瘀病性证候因素均可见于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中,水饮、痰浊、阴虚病性证候因素散在分布于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中,阳虚证候因素多见于心功能IV级患者中。最常见的病位证候因素是心,占比达96.6%,其次为脾、肺、肾、肝。心功能II级患者中,病位多为心,涉及肺、脾,心功能III级患者中,病位多为心,涉及肺、脾、肾,心功能IV级患者中,病位多为心、肾,涉及肺、脾,肝散在分布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中。2.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两组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值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P0.01);生活质量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值有所改善,但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P0.01);生活质量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降低明显(P0.01);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明显(P0.01);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结论1.在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最主要的证候是气虚和血瘀。轻中度的心衰患者,最主要的病位是心;中重度的心衰患者,最主要的病位是心和肾。2.健心汤联合常规纠正心衰治疗短时间内(四周)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LVEF值,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心汤能有效降低BNP水平,明显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赵慧辉;陈婵;王娟;常丽萍;刘敬标;毕力夫;王伟;;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2 施文荣;刘艳;陈玲;涂春香;张振林;;白术燥湿利水作用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杨清华;邢俊娥;何新兵;张振千;;益气活血法及温阳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干预效应[J];广西中医药;2010年02期
4 冯玄超;郭淑贞;武志黔;廉洪建;吴晏;杨美娟;付帮泽;王伟;;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气虚血瘀证相关信息的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5期
5 王芸素;攻下逐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6 罗良涛;赵慧辉;王娟;陈建新;高阔;张鹏;陈婵;毕立夫;王伟;;中医医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7 张东清;曾伟杰;支峭原;魏巍;;B型钠尿肽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8 张建平;张红霞;王焕玲;;田芬兰主任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心力衰竭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年04期
9 李宝霞;董双涛;霍乃蕊;;黄芪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莉;李洪岩;金娟;;窦性心率震荡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医药信息;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文来;赵红霞;贾俊骅;;《伤寒论》五苓散配伍及功用探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11期
2 杨娥;钟艳梅;冯毅凡;;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王宝;李怡;李晔;;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阐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3期
4 金朝霞;吴安定;;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NT-proBNP测定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5期
5 其力根;阿拉坦敖其尔;武飞;袁丽佳;巴音吉日嘎拉;;黄芪多糖对己烯雌酚诱导的小鼠睾丸损伤保护作用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6期
6 高妍;高建平;;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年24期
7 李国林;姜雪;王霞;;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冯玄超;郭淑贞;武志黔;廉洪建;吴晏;杨美娟;付帮泽;王伟;;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气虚血瘀证相关信息的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5期
9 司鹏飞;李成卫;王庆国;;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郁证理论演变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4期
10 王至婉;李建生;李素云;朱琳;韩景荣;马爱萍;王刚;孙子凯;赵栋梁;张甜;;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证候诊断标准的考核验证[J];光明中医;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妍;川芎嗪、黄芪液和参附液抑制心肌肥大及对线粒体和能量代谢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黄勤挽;益智仁盐炙“缩尿”作用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邹小兴;苍术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文兵;基于中医“标本兼治”研究益智仁盐炙“温肾缩尿”作用机理[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张晓华;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对心衰大鼠水潴留机制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万洁;慢性心衰中西医疗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王科军;基于古籍医案数据分析的喘证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王宝;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黄建春;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逆转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血管重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邱俊;四君子汤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刚;芪蛭丹黄胶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2 崔玉志;五苓散水煎剂在脑外伤后交通性脑积水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毛京京;资阳固本方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金辉;从气阴两虚辨证论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吴娟;金匮泽泻汤对实验性高血脂、高血压及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安然;白术潜在功能的逻辑发现与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路红;槐定碱对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干预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张珂;防己黄芪汤中生物碱及皂苷的质量控制及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程;霍山石斛类原球茎不同提取物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常明;防己黄芪汤干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辉;试论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思路[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时亮;史洁;;通络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年06期
3 马玉平;王天芳;薛晓琳;刘燕玲;何跃华;杜彩凤;李雪;;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4 赵慧辉;王伟;;病证结合证候模型研究基本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12期
5 仇琪;王勇;李春;陈婵;郭淑贞;王伟;;心肌缺血模型大鼠气虚证相关信息的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6 张鹏;赵慧辉;陈婵;王娟;常丽萍;刘敬标;毕力夫;王伟;;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7 刘虹;陈颖;;专方专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王江,祝善俊,耿建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李晶华,王宗仁,肖铁卉,邵中军,马静,郑谨,马爱玲,龙铟,王文,李军昌;芪丹通脉片预防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慢性心肌缺血[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王宗仁,郑瑾,马爱玲,刘强,马世平,马静,苏明权,李立文,李晶华;中药芪丹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及PAI-1表达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义新,朱秀华,危金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8期
2 龙仕柏;乙莫克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方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11期
3 何军,刘晓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临床干预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范建明;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5 徐会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3例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周红漫;辅酶Q_(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3年10期
7 苏哲坦;慢性心力衰竭贫血在英国的患病率及其基本原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5期
8 毛秀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04期
9 芮喜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肤变化[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6期
10 韩立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张清友;叶青;杜军保;立万镇;;纽约大学儿科心力衰竭指数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吴永娟;;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刘艳萍;张伟峰;魏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的原因探讨[A];河南省护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刘玉辉;;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胡英花;杨志敏;王艳杰;钱海燕;;慢性心力衰竭发作频率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小芳;施小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春生;[N];民族医药报;2003年
2 朱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N];民族医药报;2007年
4 胡大一;[N];健康报;2004年
5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周宁人;[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李军;[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N];健康报;2005年
10 刘彦兵;[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朱秋玲;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伊璠;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规律及临证经验数据挖掘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任培华;养心康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连榅林;Adropin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付治卿;腺相关病毒介导肌浆网钙ATP酶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姗姗;河北医大二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付达;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闫晓君;2DSTE/2DE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武芬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5 许瑞;从脾胃论治慢性心力衰竭[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冯健宏;健心汤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孙志飞;静脉铁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患者的疗效观察[D];苏州大学;2015年
8 范建华;嗜铬粒蛋白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9 沈艳;黛力新改善心肌梗死后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王黛;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医医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