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考“医者,易也”之首倡者兼论其意义
本文选题:易 + 《易经》 ; 参考:《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医者,易也"之"易",一般指《易经》之"易"而言。笔者经过考究,认为"医者,易也"一语非为有些人误以为出自孙思邈、张介宾、王三才等,而是由吴鞠通首次明确提出的。医易关系实为哲学之于医学的反思关系。我们应对医学本身加以反思,利用以《易经》为源头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内涵宏富深厚的思想资源,创建发展出一门承前启后、面向未来的"理论中医学"学科,才是"医者,易也"真正的当下践履。
[Abstract]:The "Yi" of "the physician, the Yi"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Yi" of the Book of changes. After careful stud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hrase "doctor, Yi also" is not mistaken by some people for coming from Sun Simiao, Zhang Jiabin, Wang Sancai and so on, but first put forward by Wu Ju To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ine and change is actually the refl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medicine. We should reflect on medicine itself, make use of the rich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whol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ource of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create and develop a discipline of "theore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at carries on the past and opens to the future. Is the "doctor, Yi also" the real practice of the moment.
【作者单位】: 种瑞堂中医诊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2012ZX09304003-00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201207001-21)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9FY120300)
【分类号】:R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志杰;吴鞠通临证特点管窥[J];福建中医药;2001年03期
2 贾树杰;吴鞠通学术思想浅析[J];河北中医;2001年04期
3 彭文博;何新慧;;吴鞠通“甘苦合化利小便”法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4 周丽雅;岳冬辉;孙耀东;;吴鞠通学术成就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5 郭海;龚婕宁;张庆宏;董丽霞;;吴鞠通认证施治思想探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马可迅;;论吴鞠通对大黄的运用[J];河北中医;2010年07期
7 李晓康;;浅析吴鞠通论治“虚不受补”[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单健民;“吴鞠通学术讨论会”在淮阴召开[J];江苏中医杂志;1985年03期
9 谢务栋;;试论吴鞠通《解产难》的学术思想[J];河北中医;1987年02期
10 张天真;王一贤;;吴鞠通治痢初探[J];河北中医;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爱民;;再谈吴鞠通的文化历史地位[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2 吴如忠;陆永生;;吴鞠通故里考察记实[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3 毛立发;王兆军;;吴鞠通轶事几则[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4 王兆军;卜开初;朱爱民;毛立法;陆永生;;吴鞠通故里小考[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爽;郭永洁;;吴鞠通说疫病[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6 彭青鹤;;吴鞠通的“矛盾论”[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7 卜开初;;浅述吴鞠通“医非上智不能论”[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8 韩雪梅;;吴鞠通六合治法解析[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9 王秀莲;;对吴鞠通温病辨治体系的新思考[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陈清;;吴鞠通医籍考[A];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英栋;从“盛者夺之”谈大剂量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宝刚;基于象思维的吴鞠通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王飞雪;吴鞠通学术经验挖掘及影响传染病内、外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其昀;吴鞠通批判性思维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郭叙喜;从《吴鞠通医案》看吴鞠通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徐愿;吴鞠通论治痹证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盛梅;吴鞠通论治神志异常证的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郑慧娟;吴鞠通论治秋燥的学术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施丞修;吴鞠通医案肝系症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7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1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