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巴副作用_葫芦巴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葫芦巴籽
本文关键词:葫芦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药葫芦巴是豆科草本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中医认为葫芦巴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
别名
葫芦巴子,葫芦巴籽,苦豆,芦巴,胡巴,季豆,小木夏,,香豆子,芦巴子,香草子,芦肥子,肾曹都尉,肾曹都护,香萝蔔子。
来源产地
葫芦巴,始载于《嘉佑本草》,历代本草多有收载。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生产于河南商丘、夏邑、睢县,安徽毫县、阜县、涡阳、太和,四川广元、金堂,甘肃天水、甘谷等地。均为栽培品种。
采收炮制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盐水炙,捣碎用。
性状性昧
一般不分等级以个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苦,温。归肾经。
功效
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应用
1.寒疝腹痛,腹胁胀痛:本品温肾助阳,温经止痛,用治肾阳不足,寒凝肝脉,气血凝滞所致济症。常与吴茱萸、、巴戟天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痛引睾丸,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葫芦巴丸;或与附子、硫黄同用,治疗肾脏虚冷,胁胀腹痛,如《圣济总录》葫芦巴丸;或与当归的功效与作用、乌药等同用,治疗经寒少腹冷痛。
2.足膝冷痛、寒湿脚气:本品苦温之性,温肾肝之阳,散筋骨寒湿,用治阳虚气化不行,寒湿下注,足膝冷痛,寒湿脚气症,常与木瓜的功效与作用、补骨脂同用,如《杨氏家藏方》葫芦巴丸。
3.阳痿滑泄,精冷囊湿:本品补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哀之阳痿不用,滑泄精冷,头晕目l眩等症,常与附子、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等同用,如《慈溪光绪医方选议》沉香磁石丸。
用法用量
3~10g,水煎服或入九、散。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用。
化学成分
种子中含的各种类脂约为干重的7.5%,其中包括各种中性类脂84.1%,糖脂类5.4%和磷酯类10.5%。中性类脂主要含三酰基甘油类(86%)、二酰基甘油类(6.3%)和少量一酰基甘油类、游离脂肪酸和甾醇类物质。
药理作用
葫芦巴所含半乳甘露聚糖类的粘液质和甾体皂甙类有降低血糖、利尿、抗炎等活性。番木瓜碱对淋巴样白血病L1210有显著抗瘤活性,对P388亦有一定活性;还可引起家兔血压下降,使离体蛙心、兔心停止于舒张期,使蛀后肢血管收缩;能抑制猫、兔及豚鼠气管的平滑肌;对妊娠子宫(兔及豚鼠)及正常子宫(豚鼠),少量使之兴奋,大量使之麻痹,葫芦巴提取物有刺激毛发生长的作用。
临床报道
控制糖尿病:每日服25g葫芦巴子,共服21天,可明显降低糖尿病人的尿糖及血糖含量。
本文关键词:葫芦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