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1 15:22

  本文选题:扶正泄浊保肾汤 + 慢性肾功能衰竭 ; 参考:《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泄浊保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尿、调节电解质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EFO和PTH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的EF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素和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泄浊保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uzheng Zhuo Bao Shen Decoction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June 2014 ~2016, wa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uretic, regulating electrolyte and other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treatment of Fuzheng Zhuozhuo Bao Shen decoc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3 months.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rythropoietin (EPO), the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level, the renal fun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EFO and PTH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EFO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PT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serum creatinine (Scr), blood urea and uric acid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quality of life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uzheng Zhuozhuo Bao Shen decoction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hormon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基金】: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04015
【分类号】:R27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宁;李现成;;扶正泄浊保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瘦素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4年07期

2 李涛;王保和;易春梅;;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年04期

3 廖成荣;李伟;马居里;;马居里教授运用扶正泄浊保肾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探析[J];光明中医;2014年02期

4 杨翠兰;万正兰;;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年10期

5 王晓春;;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24期

6 酆孟洁;邱晨;孙丽萍;;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与甲状旁腺激素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2年02期

7 朱海慧;马居里;严惠芳;徐鲁谦;李丽;;扶正泄浊保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栓烷B2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亮;杨克雅;刘玉茹;;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年01期

2 杨瑞霞;;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光明中医;2016年24期

3 何青莲;张凌;程小云;宋晓英;杨颖嘉;苏宇;贺静;付平;;降钙素原在慢性肾脏病合并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6年09期

4 卢发菊;陈永建;杨磊;;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26期

5 李敏;李峰;高鑫;;慢性肾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16年07期

6 曾文军;;中医综合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10期

7 王辞晓;;参苓白术散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气虚证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03期

8 吴军;;CysC、Hcy及PTH水平在慢性肾衰治疗中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年02期

9 余敏;王亿平;;瘦素与慢性肾衰竭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年09期

10 钱少兵;;中药穴位外敷联合扶正化降汤治疗慢性肾衰竭4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春;;扶正泄浊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24期

2 朱海慧;马居里;崔娜;李宁;;扶正泄浊保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HA,LN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6期

3 朱承松;;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及炎症递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03期

4 程亚伟;燕海霞;王忆勤;;慢性肾衰病理生理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12期

5 陆芳芳;孙伟;;冬虫夏草制剂在肾脏病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9年11期

6 何伟明;孙伟;;早中期慢性肾衰中医药证治思路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9年10期

7 金亚明;殷敏;邓跃毅;何立群;朱戎;张志刚;张春菘;钟逸斐;张金福;;大黄虫丸治疗肾纤维化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9期

8 肖敏;樊均明;;黄芪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J];西部医学;2009年03期

9 邵命海;何立群;杨雪军;;93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10 丘余良;阮诗玮;;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中辰,高宗娣;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误诊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21期

2 张顺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J];河北中医;2000年10期

3 周文理,马小妹;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5例[J];四川中医;2001年11期

4 杨学军,李亚冬,王长江;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8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5期

5 常子军;以肾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3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2期

6 曹会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3例[J];河北中医;2002年08期

7 李金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J];河北医学;2002年02期

8 朱文生,李孔晖;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二例[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4期

9 章华伟,刘邻渭,王汉民,承逸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治疗[J];山西食品工业;2002年03期

10 陈思念,郭雪兰,林淑芳,吴静霞;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误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研究[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唐有华;潘兴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方和桂;;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树华;;活血化瘀法在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张佩青;刘锂;;从湿热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国盛;刘天生;李景方;;救肾合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50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曾晓智;;针药并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疗效观察[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庄辉;朱爱霞;;中药滴注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和护理[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吕白雪;赵娟;;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观察[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仝海云;王忠敏;;23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武;治慢性肾功能衰竭[N];民族医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海霞 詹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3 李志锦;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4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董兴刚;如何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血透室 傅芳婷;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治疗方案要看着指标来定[N];健康报;2013年

6 记者 赵雯;中医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973课题启动[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敬荐;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1年

8 杨 春;向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进言[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秦晓新;认识慢性肾功能衰竭[N];家庭医生报;2006年

10 记者刘智利;慢性肾衰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白智刚;肾功能衰竭患者脑功能及DTI改变[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傅强;慢性肾功能衰竭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沈延春;褪黑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黎氏清雁;升清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李志更;基于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符强;肾衰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孙鹏;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9 于俊生;健脾补肾,,和解泄浊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孟建中;β-内啡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心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武斌;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规律及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袁小飞;李培旭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学术经验[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于潇波;固本泻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贾晓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幼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管新生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杨美慧;2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回顾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解滢禾;益气活血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7 秦先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余鹏程;中药综合措施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张承承;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杨娜;化瘀行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4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74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1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