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病证关系的基础研究现状及引入中医体质维度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8-06-01 01:23

  本文选题:疾病 + 中医证候 ; 参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目前,病证关系基础研究主要采用疾病模式,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模型等,揭示疾病背景下证候差异的生物学基础、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及证候对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证候差异研究因受疾病因素的影响,不足以揭示机体个体差异的本质,脱离体质研究个体差异有失偏颇;证候模型难以兼顾动态性和个体差异性两个方面,兼顾体质、疾病、证候3个因素的模型亟待开发;证候对疾病的影响尚缺少疾病"发生"阶段的研究,引入"体质"维度可完善发生阶段的研究。提出,突破目前的疾病模式,开展"体质""证候""疾病"3个维度的研究,探索体质个体差异对疾病和证候的影响,完善病证关系研究,体现中医个体化和治未病优势。
[Abstract]:At present, 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and syndrome mainly adopts the disease model, with the help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and animal model, to reveal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the syndrome difference under the disease backgrou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law of the syndro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ndrome to the diseas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ult, obtained certain research resul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disease factors, the study of syndrome difference is not enough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body, it is biased to break away from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physique study, the syndrome model is difficult to take into account both dynamic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models of thre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syndromes need to be developed urgently, and the influence of syndrome on disease is still short of the study on the stage of disease "occurrence", 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introducing the dimension of "constitu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ree dimensions of "constitution" and "syndrome" and "disease"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 breaking through the current disease patter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constitution on disease and syndrome, perfecting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and syndrome, and embodying the superiority of individ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CM.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81503471)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No.2015-JYB-JSMS004)~~
【分类号】:R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海洋,张惠敏,高京宏;中医体质与证之异同[J];吉林中医药;2003年06期

2 龚海洋;略论中医体质分类[J];中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3 龚海洋,张惠敏,高京宏,刘保兴;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4年02期

4 ;中医体质研究列入“973”[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11期

5 周颖;冯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年04期

6 建宇;李杨;少谦;;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J];光明中医;2009年06期

7 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1期

8 高志平;;论中医平和体质的包容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9 王前奔;王前飞;王琦;;中医体质的现代研究[J];云南中医杂志;1993年04期

10 朱庭仪;辨中医体质论强身防病[J];中国疗养医学;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冠宇;谢卫平;;试论中医体质及其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俊琴;李洪娟;;九种中医体质人群的热态特征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汪丹;;浅谈中医体质与正气对发病影响的异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付桂玲;闫雪;刘艳骄;韩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中医体质关系的初步研究[A];睡眠研究: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晓峰;王琦;;论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珊;李应昆;;中医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荀运浩;过建春;施军平;;中医体质理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启示[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苗娟;严正松;陈燕;;中医体质辨识500例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占文;;中医体质养生指导和测评——体质养生让您的生活更美好![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黄冲;刘卓军;;基于统计分析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任丽梅;我国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记者周颖 冯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王乐羊;中医体质理论渊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李英帅;中医体质分类有标准[N];健康报;2006年

5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辨识体质制订保健方案(一)[N];健康报;2009年

6 记者 孟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发布[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任卫东 李文;中医体质研究正面临日韩“夹攻”[N];经济参考报;2009年

8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中医体质辨识 走进公共卫生服务[N];健康报;2011年

9 记者 黄丹;中医体质分类有了判定标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记者 周颖 柴玉;研究发现:国人体质类型有九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p榽;台湾地区亚健康状况及其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李炳e,

本文编号:1962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962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