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膳食—基因交互作用与维医异常体液质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08:05

  本文选题:维吾尔医学 + 体液质 ; 参考:《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为了摸清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自然人群中维医不同体液质的分布规律,分析该地区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不同维医体液质之间分布关系,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维医体液质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基因-基因以及基因-环境对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的联合作用,从中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环境学、遗传学等多个角度对维医体液质的本质加以阐述,以此丰富维医体液论的内涵及外延,为今后维医体液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逐一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血样采集和检测,利用因子分析构建该人群的膳食模式,并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技术检测ACE基因和Apo E基因多态性,采用叉生分析和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以及基因-环境高阶交互作用与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1.维吾尔族成年人群维医体液质的流行病学调查(1)本次调查喀什地区成年人群维医异常体液质总体患病率为73.85%,男性总体患病率为71.54%,女性总体患病率为75.42%,男性与女性异常体液患病率之比为0.95:1,男性与女性总体患病率分布有差异。异常体液质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具有性别差异(χ~2=24.922,P=0.000),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持续走高趋势,女性患病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男性的四种异常体液质型中,随着年龄增大,血液质型和黑胆质型患病率呈持续升高的趋势,而胆液质型和粘液质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女性随着年龄增大,血液质型呈持续升高的趋势,而胆液质型和黑胆质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粘液质型则呈现先升后降又升高的趋势。(2)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维医体液质中的BMI、WHR、WHt R、SBP、DBP、TG、HDL-C均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TC、LDL-C均值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MI分组的正常体液质组肥胖率为21.8%,按WHR分组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率分别为21.5%和26.6%;按BMI分组的异常体液质组人群肥胖率为34.7%,按WHR分组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率分别为27.5%和42.5%。正常体液质组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6.4%和5.1%,异常体液质组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为19.9%和16.1%,异常体液质组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液质组(χ~2=29.523,P=0.000;χ~2=23.272,P=0.000)。2.维吾尔族成年人群膳食模式与维医体液质关系研究(1)本次调查喀什地区成年自然人群具有四种主要膳食模式,即粮谷蔬菜型膳食模式、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和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男性和女性的膳食模式存在差异,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膳食模式亦有不同。在粮谷蔬菜型和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中主要以低分位的《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在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中主要以低分位的40~岁中年人居多,在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中主要以高分位的18~30岁青年人居多。维吾尔族四种膳食模式在正常胆液质、血液质和粘液质中的构成主要以粮谷蔬菜型为主,而黑胆质则以肉类蛋类型为主。(2)男性和女性在不同膳食模式中的BMI、WHt R、SBP、DBP、FPG均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粮谷蔬菜型膳食模式与MS及其各组分无相关关系(P0.05)。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与MS及高血压患病率呈负相关,其高分位摄入个体罹患MS和高血压的危险分别是低分位的0.41倍和0.33倍(95%CI:0.22~0.87;95%CI:0.25~0.92),且MS和高血压的罹患率在该模式低、中、高分位中呈线性递减趋势(P_(MS趋势)=0.027;P_(高血压趋势)=0.033)。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与高空腹血糖和肥胖呈正相关,其高分位摄入个体罹患高空腹血糖和肥胖分别是低分位的1.35倍和3.26倍(95%CI:0.89~2.84;95%CI:2.21~5.71),且高空腹血糖和肥胖的罹患率在该模式低、中、高分位中呈线性递增趋势(P_(高空腹血糖趋势)=0.006;P_(肥胖趋势)=0.000)。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与高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其高分位摄入个体罹患高空腹血糖是低分位的0.20倍(95%CI:0.12~0.75),且高空腹血糖罹患率在该模式低、中、高分位中呈线性递减趋势(P_(高空腹血糖趋势)=0.014)。3.ACE基因和Apo E基因多态性与维医异常体液质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1)ACE基因rs4353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主要以突变基因型AG为主,AG突变基因型在病例组对照组的分布构成均高于AA野生基因型。携带rs4353位点AG和GG突变基因型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分别是携带野生基因型AA者的1.434倍(95%CI:1.146~2.989)和1.275(95%CI:1.073~2.210)。ACE基因rs807592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主要以突变基因型CC为主,rs807592位点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构成均高于C等位基因,CT和CC突变基因型在病例组对照组的分布构成均高于TT野生基因型。携带rs807592位点CT和CC突变基因型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分别是携带野生基因型TT者的3.555倍(95%CI:1.793~5.204)和4.293倍(95%CI:95%CI:1.893~7.717);携带C突变等位基因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携带T野生等位基因者的2.702倍(95%CI:1.647~4.418)。(2)Apo E基因rs405509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主要以突变基因型AC为主,携带率分别为27.6%和20.5%,AA、AC和CC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405509位点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主要以A突变基因型为主,携带率分别为33.6%和23.8%,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构成高于C等位基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45),携带C突变等位基因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分别是携带A野生等位基因者的3.205倍(95%CI:1.716~5.631)。Apo E基因rs769450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主要以突变基因型GG为主,A和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rs769450位点AG和GG突变基因型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分别是携带野生基因型TT者的0.301倍(95%CI:0.137~0.660)和0.337倍(95%CI:0.156~0.727)。(3)ACE基因rs8075924位点在异常血液质及异常粘液质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杂合率均高于异常胆液质异常胆液质;Apo E基因rs405509位点和rs769450位点在黑胆质组等位基因杂合率均高于异常胆液质。ACE基因rs4293、rs4344、rs4353三个位点以及rs4344、rs4353、rs4461142三个位点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关系。A A A*单倍型频率在对照组中高于病例组,携带有A A A*单倍型者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是未携带者的0.552倍。4.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维医异常体液质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1)通过基于相乘交互模型的叉生分析,共筛选出三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基因-基因相乘交互作用,其分别为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与rs4353之间的次相乘交互作用以及rs4293和rs4344之间的超相乘交互作用;Aop E基因多态性rs405509与rs769450之间的超相乘交互作用。个体同时携带rs4316818 CT+CC突变基因型和rs4353 AG+GG突变基因型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同时携带rs4316818野生基因型TT和rs4353野生基因型AA患病风险的3.839倍。个体同时携带rs405509和rs769450 AC+GG基因型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同时携带rs405509和rs769450野生基因型AA患病风险的3.190倍。个体同时携带rs4293和rs4344 AC+GG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同时携带rs4293和rs4344野生基因型AA患病风险的2.830倍,提示个体同时携带rs4293和rs4344突变型基因AG具有危险性因素,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χ~2=5.704,P=0.016)。(2)通过基于相加交互模型的叉生分析,共筛选出三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基因-基因相加交互作用,其分别为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与rs4461142之间的正相加交互作用(U=5.583,P=0.032)、rs405509与rs4344之间的正相加交互作用(U=7.627,P=0.028)、rs4293与rs4353之间的正相加交互作用(U=11.031,P=0.001)。当个体同时携带有rs4316818 CT+CC等位基因和rs4461142 CT+CC等位基因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当个体同时携带有rs405509 CT+CC等位基因和rs4344 CT+CC等位基因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当个体同时携带有rs4293 CT+CC等位基因和rs4353 CT+CC等位基因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通过MDR分析共选定rs4316818+rs4353+rs4293三因素模型作为基因-基因交互最佳模型(P=0.035)。(3)通过基于相乘交互模型的叉生分析,共筛选出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膳食交互作用,其分别为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与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rs4293与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rs4344与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的超相乘交互作用以及Aop E基因多态性rs405509与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和rs769450与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携带rs4316818 CT+CC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型高摄入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携带rs4316818 TT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型低摄入者的0.921倍。携带rs4293 AG+GG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高摄入肉类蛋类型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同时携带rs4293 AA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肉类蛋类型低摄入者的3.708倍,提示rs4293突变型基因AG和肉类蛋类型高摄入膳食模式为危险性因素,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χ~2=7.325,P=0.034)。携带rs4344 CT+CC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型高摄入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同时携带rs4344 CT+CC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型的低摄入者的0.476倍。携带rs405509AC+CC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肉类蛋类型高摄入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同时携带rs405509 AA基因型且肉类蛋类型的低摄入者的2.372倍。携带rs769450CT+CC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粮谷蔬菜型的高摄入者的维医异常体液质患病风险是同时携带rs769450 TT基因型且膳食模式为粮谷蔬菜型的低摄入者的0.812倍。(4)通过基于相加交互模型的叉生分析,共筛选出三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基因-环境相加交互作用,其分别为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和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U=6.306,P=0.022)、ACE基因多态性rs4353和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U=5.958,P=0.029)、ACE基因多态性rs4461142和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U=4.648,P=0.040)。当个体携带有rs4316818 CT+CC等位基因且为高摄入水果奶类型高摄入膳食模式时可能会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当个体携带有rs4353 CT+CC等位基因且为高摄入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当个体携带有rs4461142 CT+CC等位基因且为高摄入水果奶类型高摄入膳食模式时可能会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通过MDR分析共选定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rs4353+rs4293+rs769450+rs405509五因素模型作为基因-环境交互最佳模型(P=0.045)。结论:(1)女性异常体液质总体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和女性在维医正常体液质组中均以血液质为主,在异常体液质组中则均以黑胆质为主。异常体液质组平均年龄高于正常体液质组。正常体液质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异常体液质多见于老年人群中。按BMI和WHR两指标分组所得正常体液质肥胖率基本一致,但异常体液质肥胖率有所不同,以WHR分组肥胖率更为准确。异常体液质人群较正常体液质人群易于罹患高血压,其中异常黑胆质是高血压的主要表型。异常体液质人群较正常体液质人群更易于罹患高血压和高血糖。(2)粮谷蔬菜型膳食模式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膳食模式。男性和女性以及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膳食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老年人易于选择粮谷蔬菜型和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中年人主要选择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青年人易于选择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男性和女性四种膳食模式在异常体液质中分布大致相同,但在个别膳食模式中分布也不尽相同。男性和女性膳食模式中都多以异常黑胆质分布为主,但男性部分膳食模式中也存在异常黑胆质与异常粘液质并存为主的现象,女性部分膳食模式中也存在异常黑胆质与与异常血液质并存为主的现象。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与MS及高血压患病率呈负相关,提示该膳食模式中的水果类及奶类可能是MS和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与高空腹血糖和肥胖呈正相关,提示肉食高摄入膳食模式可能是高空腹血糖和肥胖的危险性因素。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与高空腹血糖呈负相关,提示多食坚果是高空腹血糖的保护性因素,其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3)ACE基因rs4353的突变基因型AG和GG、rs807592的突变基因型CT和CC以及rs807592的C突变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医体液质的危险因素,其存在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发病风险。Apo E基因rs405509 C突变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医体液质的危险因素,其存在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发病风险。ACE基因rs807592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突变是导致异常血液质和异常粘液质形成的主要遗传因素;Apo E基因rs405509位点和rs769450位点等位基因突变是导致异常黑胆质形成的主要遗传因素。rs4293、rs4344、rs4353三个SNPs位点共形成8个单倍型,A A A*单倍型为保护性因素,其存在可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rs4461142、rs4344、rs4353三个位点共形成8个单倍型,A A C*单倍型频率在对照组中高于病例组,G G C*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中高于对照组。携带有A A C*单倍型者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是未携带者的0.552倍,提示A A C*单倍型为保护性因素,其存在可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携带有G G C*单倍型者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是未携带者的4.293倍,提示G G C*单倍型为危险因素,其存在将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病风险。(4)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与rs4353之间具有次相乘交互作用,提示个体同时携带rs4316818突变基因型CT和rs4353突变基因型AG具有危险性因素,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CE基因多态性rs4293和rs4344之间具有超相乘交互作用,提示个体同时携带rs4293和rs4344突变型基因AG具有危险性因素,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op E基因多态性rs405509与rs769450之间具有超相乘交互作用,提示个体同时携带rs405509和rs4353突变型基因AC具有危险性因素,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与rs4461142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表明当个体同时携带有rs4316818CT+CC等位基因和rs4461142 CT+CC等位基因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Aop E基因多态性rs405509与ACE基因rs4344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当个体同时携带有rs405509 CT+CC等位基因和rs4344 CT+CC等位基因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ACE基因多态性rs4293与rs4353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当个体同时携带有rs4293 CT+CC等位基因和rs4353 CT+CC等位基因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当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rs4353、rs4293三个位点共同存在时,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风险。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与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s4316818突变型基因CT和高摄入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为保护性因素,其可能会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CE基因多态性rs4293与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s4293突变型基因AG和肉类蛋类型高摄入膳食模式为危险性因素,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CE基因多态性rs4344与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的超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s4344突变型基因CT和高摄入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为保护性因素,其可能会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op E基因多态性rs405509与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s405509突变型基因CT和高摄入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为危险性因素,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op E基因多态性rs769450与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的次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s769450突变型基因CT和高摄入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为保护性因素,其可能会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的患病风险。ACE基因多态性rs4316818和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的负交互作用,当个体携带有rs4316818 CT+CC等位基因且为高摄入水果奶类型高摄入膳食模式时可能会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ACE基因多态性rs4353和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的正交互作用,当个体携带有rs4353 CT+CC等位基因且为高摄入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时可能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ACE基因多态性rs4461142和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的负交互作用,当个体携带有rs4461142 CT+CC等位基因且为高摄入水果奶类型高摄入膳食模式时可能会降低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危险。当ACE基因多态性rs4353、rs4293位点与Aop E基因多态性rs769450、rs405509以及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共同存在时,会增加维医异常体液质发生风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艳;齐向东;秦建增;陶凯;关梅灵;;基于迁徙两地人群血糖及血脂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18期

2 贺娟;;干支运气与人体质的关系及其哲学基础[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李琳;李杰;胡志希;简维雄;王建国;于文欣;凌智;袁倩;;早发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06期

4 李园;施小明;;营养与慢性病研究进展[J];营养学报;2015年02期

5 赵川;陈凤格;赵伟;周吉坤;李波;冯冬颖;;石家庄市居民膳食模式分析[J];卫生研究;2015年02期

6 何健;杨坤;;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5年01期

7 孙晶;;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易感性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2期

8 徐英;;膳食模式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10期

9 林慧中;陈慧;吴小盈;陈燕;李德育;陈喜军;;ACE、CYP11B2和α-ADDUCIN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高血压相关性的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年04期

10 洪忻;李解权;王志勇;梁亚琼;杨华凤;徐斐;;南京居民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关系的随访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199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99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