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腹脑”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可塑性作用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13 21:19

  本文选题:颅脑 + 腹脑 ; 参考:《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12期


【摘要】:"腹脑"与颅脑是相互影响的整体,两者在胚胎发育、解剖学以及神经递质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迷走神经是颅脑与"腹脑"相互联系的重要基础。作者通过针刺腹部任脉上的"腹人中"穴、"腹百会"穴以及督脉上命门、腰阳关穴,发现针刺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产生明显促进作用。而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针灸作用机制方面,"腹脑"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有共同点,但也有其差异性。针刺"腹脑"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大脑的可塑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迷走神经功能的抑制作用,调节神经细胞内、外钙离子的稳态,从而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文章试从腹脑-颅脑的相关理论来探讨针刺"腹脑"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可塑性的作用机制。
[Abstract]:"Ventral brain" and craniocerebral are interrelated as a whole. Bot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atomy and neurotransmitters. The vagus nerv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brain and the ventral brain.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erebral plasticity after ischemic stroke. I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the "abdominal brain" acupuncture method has a common point with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 but it also has its difference. The plas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brain after ischemic strok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vagus nerve. Use, regulate the homeostasis of the intracellular and external calcium ions, and thus play a role in protecting the brain tissue. The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plasticity of ischemic stroke from the theory of ventral brain and brain.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88)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学聪;董少龙;;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颉全太;;葛丹地红汤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8例[J];兰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3 汤宗明;自拟天麻中风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年预后的随访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4 彭寿柏;;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18例报告[J];中医临床与保健;1991年04期

5 杨光福;任雪梅;冯鑫利;;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分期分型辨证治疗[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1期

6 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李伟;;论虚气留滞与缺血性脑卒中[J];新中医;2011年09期

7 马月;王保国;曹奕;;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4期

8 刘光亭;补肾益脑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26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6期

9 祝美珍;肖艳芬;胡跃强;;“复流”与“脑保护”结合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10 徐龙云;;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2例疗效分析[J];吉林中医药;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陆征宇;赵虹;张红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二次神志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巍;王键;胡建鹏;;中医药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策略和设想[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首届学术会议、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医学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唐巍;;从中医脑髓理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功能修复[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支英豪;胡万华;陈凌;;高血压病中医干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章秋;脑卒中别错过抢救良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柳维林;基于miRNAs介导突触可塑性探讨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邵卫;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和肝风上扰证的生物学基础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柳晨露;步长脑心通治疗社区血瘀质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周荣;天王补心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疗效评价[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吴尧;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赵曦;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火热证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孟悦;针刺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功能疗效的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高政涛;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及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性研究[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张瞿强;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MCI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苏金彩;“扶正补土”针灸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15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015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