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吴佩衡临证附子运用规律的研究
本文选题:吴佩衡医案 + 附子 ; 参考:《云南中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及相关医案,探讨吴佩衡临证运用附子配伍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配伍运用提供相关依据及思路,以此来更好的传承吴佩衡学术思想。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以及结合Microsoft Excel建立“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相关医案”数据表,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自带的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对相关数据进行频次、配伍组合、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对《吴佩衡医案》进行文献整理及筛选,得出吴佩衡附子类方剂155条,相关医案57条。其中吴佩衡运用附子类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组合为附子、干姜、肉桂、甘草,即吴佩衡所创的“大回阳饮”。核心药物依次为附子、干姜、甘草、肉桂、茯苓、细辛、砂仁、桂枝、法半夏、丁香。2.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中,运用热性药物397次,百分比占到37.17%,温性药397次,百分比占37.17%,平性药物212次,占19.85%,寒、凉药物运用较少,各47次和15次,百分比各占4.4%和1.4%。从药物五味角度来看,吴佩衡运用辛味药物739次,百分比占47.65%,甘味药物605次,百分比占39.01%,苦味药物运用164次,百分比占10.57%,酸味药物出现29次,百分比占1.87%,涩味药物和咸味药物运用较少,各出现9次和5次,百分比各占0.58%和0.32%。3.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吴佩衡医案附子类方剂相关医案用药模式进行分析得出附子-干姜、甘草-附子、附子-肉桂、干姜-肉桂、附子-干姜-肉桂、甘草-干姜、甘草-附子-干姜、甘草-肉桂、甘草-附子-肉桂、甘草-干姜-肉桂等药物组合为吴佩衡附子类方剂常用配伍组合。4.《吴佩衡医案》中运用附子类方剂长见症状有发热、咳嗽等,其中发热症状出现16次;咳嗽症状出现11次。其中吴佩衡治疗具有发热症状的疾病时,证候多为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阴极似阳证,所治疗的中医疾病多为麻疹、伤寒、虚劳咳嗽等。而其治疗具有发热症状的疾病时所用的核心药物为附子、干姜、甘草、肉桂、茯苓、细辛、砂仁、法半夏、桂枝。吴佩衡治疗具有咳嗽症状的疾病时,所治疗的中医疾病多为麻疹、虚劳咳嗽等。而起治疗具有咳嗽症状的疾病时所用的核心药物为附子、干姜、甘草、茯苓、细辛、砂仁、肉桂、法半夏。5.在对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药物间关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应用聚类方法得出吴佩衡在运用附子类药物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8个。为肉桂-白芍-大枣、桂枝-砂仁-细辛、败酱草-苍术-茵陈、花椒-黄柏-乌梅-党参-川楝子、肉桂-大枣-干姜、砂仁-细辛-麻黄、败酱草-茵陈-佛手、花椒-黄柏-乌梅-党参-黄连。基于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用药核心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提取组合”得出新方组合肉桂-白芍-大枣-干姜、桂枝-砂仁-细辛-麻黄、败酱草-苍术-茵陈-佛手、花椒-黄柏-乌梅-党参-川楝子-黄连。结论:《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核心药物组合为附子、干姜、肉桂、甘草即吴佩衡所创之大回阳饮。其扶阳抑阴,重视先天心肾及后天脾土。除大回阳饮外,亦有茯苓、细辛、砂仁、桂枝、法半夏、丁香等药物为核心药物。而这些药物与附子配伍组合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自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多有使用。吴佩衡在运用附子类方剂时根据病情轻重,随证加减,酌情运用附子用量。重视辨证论治,推重仲景扶阳大法,善用经方,师古而不拘古。为我辈中医人学习之楷模。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 Peiheng and Wu Peiheng ' s medical record by means of data mining analysis and so on . A Chinese medicin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cough symptoms is prepared from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 Zingiberis Rhizoma , Glycyrrhrizae Radix , Cortex Cinnamomi , Poria , Herba Asari , Fructus Amomi , Rhizoma Pinelliae , and Ramulus Cinnamomi .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Wu Peiheng ' s medical record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is composed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 Rhizoma Zingiberis , Fructus Amomi , Herba Asari , Herba Ephedrae ,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 Fructus Amomi , Fructus Zanthoxyli , Cortex Phellodendri ,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 Fructus Amomi , Fructus Zanthoxyli , Rhizoma Pinelliae , and Flos Caryophylli .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卫国,曹生海;吴佩衡治疗发热病证的经验[J];河南中医;2005年02期
2 ;关于举办“云南省首届扶阳论坛暨吴佩衡医学学术思想的临床运用”有奖征文学术交流活动的通知[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年08期
3 傅文录;;吴佩衡应用附子的经验[J];河南中医;2011年04期
4 帅焘;赵天敏;魏其昕;张震;;吴佩衡运用附子经验初探[J];云南中医杂志;1982年05期
5 李继贵;;论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叶建红,邵维在;吴佩衡处方赏析[J];医古文知识;1999年04期
7 邵贵宏;叶常春;张晓琳;;吴佩衡附子与肉桂配伍经验[J];河南中医;2012年07期
8 张志远;;论吴佩衡用附子[J];重庆中医药杂志;1988年04期
9 吴元坤;吴生元;;云南中医教育的奠基人——一代名医吴佩衡[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0 邱志济;;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J];江西中医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祥培;;七律——纪念吴佩衡大师诞辰120周年[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2 吴生元;;吴佩衡医学学术思想及临症经验介绍[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3 吴荣祖;;“温阳扶正”大法议——吴佩衡先生学术思想研讨[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4 吴麟梓;;在吴佩衡重要学术思想传承下扶阳重阳与妇科治疗的意义[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5 马谦;;试析“精”是吴佩衡临床医学的特色[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6 许伟坚;;学习吴佩衡学术思想“守”扶阳大法——学习运用扶阳大法感悟[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7 林玲兰;熊亚隆;李铁军;冷天朝;;纪念中医大师吴佩衡诞辰120周年扶阳法在癌症诊治中的指导作用[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8 刘琼;;序[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9 颜德军;;读吴佩衡医书感悟[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10 顾树华;;吴佩衡学术思想研究及医案评析文献汇编[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浙江杭州广益中医门诊部 邱志济;骨伤难症创新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吴生元 吴荣忠 吴荣祖 吴华;大剂附子起死回生[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国伟;吴佩衡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运用及其发展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7年
2 孙志斌;基于数据挖掘的吴佩衡临证附子运用规律的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7年
3 邵贵宏;吴佩衡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83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08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