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析

发布时间:2018-08-14 14:15
【摘要】:目的分析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比组各39例。参比组接受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真武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参比组更高,二者差异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腹泻和头晕的案例,均可耐受,未经干预好转,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Zhenwu decoction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Octo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 = 39) and reference group (n = 39).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anti-heart failure therapy, based on which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Zhenwu decoc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the cases of diarrhea and dizziness in the study group could be tolerated without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Zhenwu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has a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分类号】: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侯宝松;刘霞;田国芳;宋玉勤;;桂枝甘草汤联合真武汤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6年05期

2 张志刚;芮素芳;;炙甘草汤与真武汤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MMP-9、TIMP-1及心肌酶谱影响的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年10期

3 陈康桂;肖波;朱康妹;;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年11期

4 顾广富;卞震炯;陈旭;;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T、CGRP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刘镇;宋银枝;古春花;叶仁群;郭玉花;曾志聪;李阳;吴子君;黎钊宾;;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用真武汤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与一氧化氮的变化[J];黑龙江医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吉木·吾布力哈斯木;阿吉古力·巴吾东;曲曼古丽·亚逊;;益心舒胶囊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年04期

2 鲁菊萍;;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14期

3 张翕宇;;炙甘草汤新解[J];中医学报;2017年01期

4 张天培;刘文浩;张学山;;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辅助使用真武汤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12期

5 涂当文;;真武汤合生脉散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6 苏怀斌;;红花黄色素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79期

7 张晓;;炙甘草汤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7期

8 朱丽敏;;血清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白介素-6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年15期

9 李志茹;翟佳滨;;炙甘草汤加减应用在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2期

10 汪周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莉;刘坤杰;张承民;;益气强心汤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21期

2 张长江;李元红;;NT-proBNP检测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疗效[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3 梁涛;耿珊;周玲玲;葛华雯;王新宇;;附子干姜配伍对阿霉素致大鼠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年10期

4 白晓洁;郝峻涛;封启龙;;E4031对慢性心衰大鼠离体心脏功能和心肌细胞内静息Ca~(2+)水平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5 李朔;孟新;;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80例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年03期

6 陈恒;;老年慢性心力衰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06期

7 杨红玲;黄新平;孙琳;何亚磊;刘帆;肖本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亲环素和内皮素-1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04期

8 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类和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年04期

9 刘镇;宋银枝;古春花;叶仁群;郭玉花;曾志聪;李阳;吴子君;黎钊宾;;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用真武汤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与一氧化氮的变化[J];黑龙江医学;2012年06期

10 岳志杰;余志斌;;一氧化氮对心肌的抑制性保护作用[J];生理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义新,朱秀华,危金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8期

2 龙仕柏;乙莫克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方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11期

3 何军,刘晓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临床干预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范建明;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5 徐会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3例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周红漫;辅酶Q_(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3年10期

7 苏哲坦;慢性心力衰竭贫血在英国的患病率及其基本原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5期

8 毛秀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04期

9 芮喜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肤变化[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6期

10 韩立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张清友;叶青;杜军保;立万镇;;纽约大学儿科心力衰竭指数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吴永娟;;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刘艳萍;张伟峰;魏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的原因探讨[A];河南省护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刘玉辉;;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胡英花;杨志敏;王艳杰;钱海燕;;慢性心力衰竭发作频率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小芳;施小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春生;治慢性心力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2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维吾尔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疗效报告[N];民族医药报;2007年

4 胡大一;慢性心衰的干预基地应建在社区[N];健康报;2004年

5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周宁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李军;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抗凝治疗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报;2005年

10 刘彦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症者的药物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凤霞;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及其临床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锋莉;邵荣世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张叶祥;周宜轩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继承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朱秋玲;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伊t,

本文编号:2183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183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