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不同朝代中风病腧穴处方规律

发布时间:2018-08-23 12:47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以前至清代150本针灸古籍进行挖掘分析,总结不同朝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处方用穴特点。方法抽取古籍中符合脑卒中中风病病症、腧穴、经络、刺灸法等相关语句,形成病症、腧穴、刺灸法、经络数据,分为中风病处方与含有中风病症的腧穴主治两类,人工审核结果并予以规范,通过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以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朝代古籍中风病针灸处方规律的多层分析。结果共得中风病针灸腧穴处方536首;百会穴在各朝代的使用频率最高;百会、曲池配伍在宋、明、清最为频繁,地仓、颊车配伍在元代使用频率最高;经脉的选用除了清代选取手厥阴心包经为阴经外,其他各朝代所取经脉的前5位均为阳经。宋、元选取频率最高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明、清以手阳明大肠经居首。各朝代中,均以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组合支持度最高;特定穴均以交会穴为首,除清外,均以交会穴与合穴的配伍最为频繁。结论针灸古籍中治疗中风病首取诸阳之会百会穴,重视阳经和特定穴的应用,古代用穴少而精,后世取穴渐多。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150 ancient book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rom Ta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by us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nd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escription for apoplexy in different dynasties. Methods the ancient books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s of stroke, acupoints, meridian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other related statements, forming symptoms, acupoint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meridian data,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poplexy prescription and acupoint main treatment containing apoplexy.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rules in the way of support and confidence, the multilayer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escription law of ancient book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was realized. Results A total of 536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points for apoplexy were obtained, Baihui acupoint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each dynasty, Baihui, qu Chi were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So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Ducang and buccal vehicle compatibility were the highest in Yuan Dynasty. The first five meridians of the other dynasties were all yang meridians except that the pericardial meridian of hand Jueyin was selected as Yin meridian in Qing Dynasty. Song, Yuan select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the meridian for the du pulse, foot Shaoyang gallbladder, Ming, Qing hand Yangming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is the first. In each dynasty, the combination of hand Yangming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and foot Shaoyang gallbladder meridian had the highest degree of support, and the specific acupoints were all led by rendezvous points, except Q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rendezvous acupoints and joint acupoints was the most frequent. Conclusion in the ancient book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Baihui point of Zhuyang was first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x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Yang Meridian and specific points was emphasized. In ancient times, the points used were few but fine, and the points taken from later generations were more and more.
【作者单位】: 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201508020002)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2B06050001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A030309013)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CS2015030)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茂成;中风病从肝脾论治[J];福建中医药;2000年02期

2 潘桂荣 ,刘晶瑶;护士中风知识评估量表的改进[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年01期

3 王德润;26例中风病无效原因分析[J];国医论坛;2001年03期

4 周峻;中风病的预防与调护[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5 谌洁;从487例中风病探讨中风发病与风寒气候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6 王康锋,张洪斌;中风病与体质关系刍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杨光钦,文晖,杨权生;中风回春丸治疗中风病12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1期

8 黄琦,全洪明;中风防治方治疗中风病13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9期

9 刘阳军 ,温奕超;浅议肝、脑与中风病的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5年02期

10 郑国庆;;中风病简化辨证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雨生;;浅谈中风类症病辨证与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2 沈承玲;赵海滨;;中风病之内生热毒内涵演变及特性分析[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3 杨云芳;白雪;;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优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邱莉;;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33例疗效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5 高颖;曹克刚;孙塑伦;;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研究30年的回顾与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焦树德;;中风病的诊治和预防[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永炎;黄启福;刘金民;;关于提高中风病疗效难点的思考[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邹忆怀;;中风病康复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王永炎;刘炳林;;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10 徐立;;金元以前有关中风危险因素认识的探讨[A];全国急症学术大会论文专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郁文静;鲜为人知的中风诱因[N];民族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谭欣;中风病协作联盟成立[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商报记者 夏姗姗;中医治中风有独到之处[N];北京商报;2012年

4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孙成力;中风放血救命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5 肖燕 《国医年鉴》副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中风病防治专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6 韩绍安 (主任医师);中风的六个怪脾气[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7 孟庆云;稽古鉴今论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马晓林 通讯员  吴清明;高温下中风风险高[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徐丹;对中风的种种误解[N];民族医药报;2006年

10 李柱;中风防治的误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香;基于中医文献的中风病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时文远;中风醒脑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胡瑞;中风醒脑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孟ng生;高利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热化痰法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彦华;王松龄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中风并鼾眠的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杨海燕;名老中医王新志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任丽娜;基于病案数据挖掘的中风病痰热腑实特点、证效转归和证候预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玉良;中风病痰热证病因模型的构建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翔;子午流注结合辨证取穴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凯;新安医家中风病临床方剂组方规律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丽;中风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5 江晓芳;葛槐中风复原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6 陈竞超;基于中医共享系统探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患者证治特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朱博;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系统综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于淼;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马驰;海英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治疗中风病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赵奉茹;侯书伟教授针刺治疗中风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99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199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