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45例

发布时间:2018-11-10 21:27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流速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与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或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ligustrazine combined with cervical micro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and its effect on the velocity of vertebral artery and hemorheology.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5) and treatment group (n = 45).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hemorheolog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vertebral artery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2 weeks treatment, 10 cases were cured, 12 cases were effective, 16 cases were effective, 7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8 cases were cured, 18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7 cases were effective,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6767%.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hemodynamics and rheolog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P0.01 or P0.05), b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obvious (P0.01 or P0.05). Conclusion: Salvia miltiorrhiza Ligustrazine combined with cervical fine adjustment manipul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which can improve the hemodynamics and hemorheology of cervical vertigo.
【作者单位】: 柳州市中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编号:GZKZ-Z1106)
【分类号】:R27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文忠;陈嵘青;陈永明;;通络止眩方治疗颈性眩晕101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年05期

2 张国清;武慧强;;颈性眩晕治疗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01期

3 孔林;;中药塌渍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10期

4 卢士云,张成举;颈性眩晕诊断及自我防治措施的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1995年01期

5 李中实;;颈性眩晕研究的新进展[J];保健医苑;2010年12期

6 姜林光;颈性眩晕的手法综合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年04期

7 吕新云;高压电子牵引治疗颈性眩晕112例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0年04期

8 吕英;针药并治颈性眩晕28例[J];天津中医;2000年02期

9 陈涛,程传国;颈性眩晕的中西医治疗近况[J];中国骨伤;2000年07期

10 李小范;推拿治疗颈性眩晕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良忠;;针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49例[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胡觉;;颈性眩晕手法与牵引配合治疗62例分析[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黄玉梅;邹棉芳;;静脉高氧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4 宋泉生;钟远鸣;张家立;韦家鼎;伍亮;李智斐;马显生;唐福波;;持续颅骨牵引治疗顽固性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宋泉生;钟远鸣;张家立;韦家鼎;伍亮;李智斐;马显生;唐福波;;持续颅骨牵引治疗顽固性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楚怀;;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罗素兰;;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5例(摘要)[A];中西医结合“四种耳病”学术会汇编[C];2001年

8 刘红;;推拿为主治疗颈性眩晕86例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杨雷刚;杨云刚;杨秀明;;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金振民;;颈性眩晕的保健与康复[A];颈性眩晕诊断新技术应用及手法治疗新进展——2005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颖;眩晕发病率增高 颈性眩晕最常见[N];科技日报;2012年

2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刘渝松 马善治;活血柔筋定眩治颈性眩晕[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3 尹琳 赵瑞清;颈性眩晕有了量化诊断指标[N];健康报;2006年

4 尹琳;颈性眩晕诊断有新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尹琳;颈性眩晕的治疗与预防[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四川 孙清廉;颈性眩晕的预防保健[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内科 徐志鹏;颈性眩晕 青年也要防[N];健康报;2007年

8 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骨伤科 顾钧青;颈性眩晕及其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9 张献怀;警惕:颈性眩晕逼近年轻人[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单健民;颈性眩晕辨治体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芳俊;颈性眩晕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范炳华教授对其诊治经验的总结[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牧真;微针刀松解术结合整脊调神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及相关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孙建民;颈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机制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探讨[D];山东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俊莉;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钟卓霖;伴随颈椎病的颈性眩晕手术治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李威;颈性眩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对比[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贾开红;通络定眩膏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5 杨柳蜻;针刺三天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6 张欣琦;通督调任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范德辉;卢桂梅学术思想和经验整理及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颜娜;针刺益脑方加肾俞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姜欣童;颈部微调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徐侨;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23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323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