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2 09:28
【摘要】:研究一:基于CAP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情评估的初探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之间受控衰减参数(CAP值)的差异性,及受控衰减参数(CAP值)与体质指数(BMI)、肝功能(ALT、AST)、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等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对NAFLD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确定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判断不同病情程度的NAFLD患者的最佳截断值。方法:选取经腹部B型超声确诊的轻度、中度和重度NAFLD患者103例及健康对照者32例,均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 TE)Fibro Touch诊断仪检测受控衰减参数(CAP值),比较各组患者CAP值的差异性,分析CAP值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及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测量CAP值分级诊断NAFLD的准确性。结果:各入组病例CAP值:健康对照组:242.89±6.91db/m,轻度NAFLD组:246.90±6.49db/m,中度NAFLD组:277.71±8.43db/m,重度NAFLD组:309.74±11.46db/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正常组与轻度NAFLD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AP值与超声诊断肝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R=0.819;CAP值与BMI、TG、TC、GLU呈正相关,Spearman R分别为0.528、0.420、0.327、0.258;CAP值诊断轻度NAFLD、中度nafld、重度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22、0.739,95%ci分别为(0.683,0.894)、(0.588,0.855)、(0.617,0.86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7.4db/m、256.7db/m、293.8db/m。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测量cap值与超声在nafld的诊断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诊断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的nafld患者的roc不同,可用于nafld的无创、定量诊断,具有一定的分级诊断价值。临床评估nafld患者的病情时,可以cap值为主,综合分析肝脏超声、bmi、tg、tc、glu等高危因素。研究二: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目的: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行全面干预、分析和评估,观察以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辨体为主,辨证为辅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nafld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肝功能(alt、ast)、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受控衰减参数(cap值)、体质和证候积分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确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防治nafl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度及重度nafld患者118例,依就诊时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医健康管理组(管理组67例)和西医辨病论治组(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的健康宣教,管理组给予中医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护肝、降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入组前对比两组基线资料,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肝功能(alt、ast)、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受控衰减参数(CAP)、体质和证候积分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共100例NAFLD患者得到随访。两组在性别比、B超分度、体质类型、BMI、年龄、肝功能(ALT、AST)、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CAP、体质和证候积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管理组总有效率为91.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2%,2种健康管理方法的疗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组自身试验前后比较,BMI、ALT、AST、TG、TC、LDL、血糖、CAP、体质积分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DL、证候积分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自身试验前后比较,BMI、ALT、AST、TG、TC、LDL、血糖、CAP、体质积分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DL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证候积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两组间比较,管理组BMI、AST、TG、HDL、血糖、体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CAP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证候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组TC、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体论治为主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与西医辨病论治在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和体质学状况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其中辨体论治为主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NAFLD的改善作用较西医辨病论治更明显,更具推广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骏;凌耀星;;体质分型研究——194例青年体质原形调查[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匡调元;;体质病理学研究卅年回眸[J];中医药学刊;2006年08期

3 陈叶坪;;论医学模式转变下的体质理论与人类健康观[J];医学与社会;2007年10期

4 朴仁范;;浅谈朝医体质学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7期

5 金明玉;;研究朝医体质学的优势[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9期

6 朴仁范;;试论中医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7 李杰;;中藏医体质学内涵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年10期

8 刘园英;日中体质学研究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年11期

9 姜华文;临诊毋忘体质[J];江西中医药;1999年04期

10 张剑荣,王祥,黄克臧;《内经》体质学观点浅析[J];新疆中医药;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崔正植;张斗元;崔明花;洪性勋;金龙俊;朱熙;刘亚铭;金世纲;金哲;朴英爱;姜正子;崔东麟;金海龙;;朝医体质分类方案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布仁达来;;研究建立蒙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的构思[A];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布仁达来;;研究建立蒙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的构思[A];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50周年校庆论文专辑(蒙医蒙药)[C];2006年

4 邢玉瑞;苗彦霞;;病理体质与证候区别的逻辑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付玉玲;冯全生;范昕建;;慢性乙型肝炎体质学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探讨[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倪诚;;王琦教授“体质学思想”应用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姜宇波;张超;杨梅;;傣族体质影响因素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毛小妹;白贵敦;;运气理论在美国的临床应用举例(介绍体质学分类和中医辅助诊断仪器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运气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任廷革;医学体质学研究谈[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陕西中医学院 张登本;解读体质的终极目标是治未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匡调元 教授;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4 王琦;盛增秀;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王庆其;中医个性化诊疗原理研究的重要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张洪钧;从体质找病因[N];健康报;2003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 董飞侠;体质养生治未病 一身安康体无恙[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8 匡调元教授;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核心是人[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9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体质辨识“治未病”[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郑贤月;女性寒热体质者的声音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郑璐玉;痰湿体质人群炎症相关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海斌;阿勒泰地区13-15岁学生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国栋;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恩达;阳虚和阴虚体质与红细胞及血小板指标的关系[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谦;阳虚体质诊断与TDS辅助诊断技术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薛丹;针灸科中老年患者阳虚体质与血瘀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马力;对皖北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梁赋;北京市三年制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8 贺妍;健康大学生体质与脉象及脉图参数的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刘颖;通过CGMS观察消渴病六经体质与血糖波动的相关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朱年丰;对近几年大连医科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6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326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