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臣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学术思想及补肾通络汤治疗肺纤维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4 07:41
【摘要】:王书臣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呼吸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理论水平,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呼吸病专家。总结王书臣教授治疗呼吸病的学术思想渊源,其理论多源于《内经》,常取法于仲景,博采于诸家,师从于许建中教授,受教于现代众多名家,从而形成了王老师“不离于肺,不止于肺”、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疾病的学术思想。本论文以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的思路为主线,总结并继承其学术经验,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价补肾通络汤(王书臣教授经验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第一部分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整理研究目的:总结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学术思想的渊源和特色。方法:通过临床学习、结合文献及中医理论,深入挖掘王书臣教授治疗呼吸病的学术思想及学术渊源,力求升华为能够指导临床的学术理论;通过跟师临证、师徒问答、诊余教学等方式总结王老师五脏同调的呼吸病诊治思路。结果:1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学术思想探源王书臣教授经过系统学习,又师从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家许建中教授,经过苦心磨砺,终有所成。王书臣教授认为中医呼吸病学当溯源于《内经》,运用于仲景,发挥于唐宋诸家,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断补充而成形。故王老师治疗呼吸病理论源自《内经》、于仲景之学而多有取法,对东垣、薛己等重脾肾思想多有受益,于后世医家精华多有采撷而形成了其鲜明的治学思想和用药特点。2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学术思想概述(1)溯本求源,治病必求其根本;(2)异病同治,不离于肺,而又不止于肺,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3)重视寒温并用、善于调节气机之升降;(4)每以大方复治法治疗呼吸疑难病而具有较高疗效。结论:王书臣教授在长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广收博采,取百家之长,推崇治疗呼吸病“不离于肺,不止于肺”,逐渐形成了从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第二部分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经验总结目的:总结王书臣教授应用五脏同调方法治疗呼吸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分析临证处方、不断推求师意,全面总结王书臣教授应用五脏同调思想治疗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扩张、鼻炎、血液病骨髓移植后肺排异、肺癌的用药思路和经验。结果:1王书臣教授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中并不完全拘于内伤、外感的分类方法,将前贤经验总结为治咳十法;在临床上巧为化裁,以半夏泻心汤苦降辛开、调理中焦气机,结合补肾宣肺法治疗慢性咳嗽而别具特色,临床中常用钩藤解痉止顽咳、南沙参润肺化痰而止咳、紫菀止咳而通二便,非药之功,而是善用之功。2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王书臣教授强调标本兼治,以调补脾肾法为根本,取二仙、地黄等补肾气,生脉、黄芪升补宗气,半夏泻心调畅中焦以绝生痰之源,辅以地龙、穿山龙、桑白皮、石韦等化痰宣肺,解痉平喘治其标,并对白芷、白芥子化痰、马鞭草清肺热,止咳喘而具有独到的经验。3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王书臣教授认为热毒贯穿于疾病始终,急性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肺排痰为先;咯血者多数属于热迫血行,先清热凉血止血为要,而碳类药物止血最为稳当;由于支扩病人常见痰阻气道挛急,故须兼以哮喘法治之;对于稳定期病人,王老师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火与元气不两立”,健脾补肾、扶助正气是关键,正气足则阴火消,无反复发作之虞。4白血病、再障骨髓移植后并发肺部排异反应是王书臣教授门诊的特色病种,王老师认为以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最为多见,与肺间质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先天不足、多用各类抗排异药物、抗菌素等,总以气虚、肾虚为主,尤当着重于补肾,温肾纳气是治疗的根本,佐以祛风宣痹、活血通络,在本病中毒邪未清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清热解毒、祛邪药物同样不可或缺。5对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王书臣教授强调体质因素是主因,肺脾肾虚者则易于形成过敏症,因此,改变内因是关键,补肾健脾方药在此类疾病中不可缺,但于过敏季节、或鼻炎发作时要先治其标,肺开窍于鼻,以麻杏石甘汤合苍耳子散、加野菊花、蜂房等宣肺清热、散通鼻窍,或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往往能够快速见效,但终须以健脾补肾收功。6王书臣教授认为肺癌的形成多由正气内虚,邪毒内结所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调,肺脾肾渐衰为肺癌发生的主要内因。中医药通过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减轻副反应,增强化疗、放疗疗效,甚至可以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这对提高肺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王老师治疗肺癌常用黄芪、麦冬以益气养阴扶正为主,扶正即所以祛邪,补虚即可抗癌,“养正积自除”。阳虚之象明显之时,常用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续断、益智仁、肉苁蓉、干姜等壮补脾肾阳气;阴虚明显时,多用南沙参、麦冬、石斛、黄精、熟地、女贞子等填补阴精。王老师在培补元气时也很注重脾胃运化,常选用茯苓、焦白术、焦三仙等以健脾和胃。结论: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呼吸病具有鲜明的用药特点,常以补益脾肾为主,辅以调畅中焦气机升降,佐以宣肺化痰为法,治肺而不专主于肺,用于呼吸疑难病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第三部分补肾通络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近年来中医学在IPF的疾病名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形成了补气、养阴、活血、通络、甚至软坚破血等方法并药理研究也发现了一些药物如旋覆花、虎杖、丹参等具有抑制TGF-β,甚至降解胶原的作用。肺络瘀阻、元气亏虚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是其始动因素,目前中医多以补气、活血、通络治疗IPF,能够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多数忽略了“肾主纳气”这一重要机制,王书臣教授从五脏同调入手,注重补肾纳气治疗本病给我们以有益的提示。根据王书臣教授五脏同调治疗肺纤维化的经验,组成补肾通络汤,采用随机、以乙酰半胱氨酸为对照,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临床研究,以观察补肾通络法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汤(王书臣经验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I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及圣乔治量表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用补肾通络汤加减,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连服12周;对照组维持西医常规治疗,口服乙酰半胱胺酸0.6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连服12周;两组患者入组时已应用氧疗和口服激素治疗的,均按原方案治疗,并记录合并用药。3分别进行疗效性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及圣乔治量表问卷。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AS 8.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总体疗效评价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积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治疗前后干咳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干咳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干咳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前后差值两组之间比较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5两组圣·乔治问卷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圣·乔治问卷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6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比较:VC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LCO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对IPF患者呼吸困难、干咳等方面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IPF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但对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9
本文编号:233050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颖;张纾难;;肺痿冲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观察及对肿瘤标记物CA19-9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4年08期
2 黄晓洁;魏刚;张龙;黄凯伟;;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樊茂蓉;王书臣;杨斌;苗青;罗海丽;张琼;张旭丽;张燕萍;;补虚通痹方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凝血功能及IL-4、IFN-γ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4 薛丽姣;崔云;苗青;王书臣;;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机理探析[J];北京中医药;2012年09期
5 李辉;代媛媛;李国勤;;重温肺痿肺痹文献,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J];北京中医药;2010年11期
6 徐志瑛;;肺间质纤维化的辨证施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5期
7 陈少鹏;韩雅莉;郭桅;李兴暖;;少棘蜈蚣纤溶活性蛋白的抗血栓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8期
8 温武兵,张珍玉;论宗气的生理功能[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陆雄,顾宏图,卢红,庞惠芳,朱龙英;旋复花汤对肝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10 晁恩祥,张纾难;肺痿再辨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晓凯;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330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3305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