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术语的相关思考
[Abstract]:The related terminology of positive acupuncture and reinforcing diarrh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theory and methods of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combed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term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and diarrhea, laid out the basis of name, and discussed with the same way the doubts encountered on the way. Moxibustion was the main method, stone needle, bone needle, and Yin Shang period needle were formed in Stone Age.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医院;
【基金】: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2012 FYI 30100;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2013 BA 105B09
【分类号】:R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世杰,林峰;试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的关系[J];宜春医专学报;2000年04期
2 孟云凤,冯涛;针刺补泻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03期
3 武峻艳;针刺补泻刍议[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孟培燕;贾春蓉;;浅议针刺补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16期
5 辛馥伶;;浅议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年09期
6 刘炜;王朝阳;陈思思;路数超;刘清国;;《内经》针刺补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李晓林;;近十年来针刺补泻理论研究概况[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0期
8 王彦春;姜拯坤;雷俊;马骏;程宇核;梁韶荣;;针刺补泻中的手法及其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张桐卿;牟琮琦;;浅论针刺补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10期
10 杨元德;;谈针刺补泻与辨气的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念文;胡幼平;;浅析针刺补泻与性别的关系[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刘炜;陈思思;路树超;王晨绯;吴冬;刘清国;;从《灵枢》探讨针刺补泻[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3 王水清;王宇;;针刺补泻、强弱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4 赵银龙;;《黄帝内经》论针刺补泻[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魏连海;;《内经》对针刺补泻效应的评价[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东升;;浅谈针刺进针时的减痛手法[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吴月琴;;试论杨继洲的针刺补泻特点[A];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林;气学理论在针刺补泻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蔡通;针刺补泻的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邱新红;《内经》针刺补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郑雅芳;《黄帝内经》中针刺补泻原则与方法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吕文超;《黄帝内经》与《难经》中针刺补泻的比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陈宇清;针刺补泻合耳穴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谭源生;民国时期针灸学之演变[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410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1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