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9 20:49
【摘要】:1目的通过观察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对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血压平滑指数、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来证实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可行性。2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3人,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治疗前血压进行基线分析(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法,针刺为隔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十分钟行针一次,生活方式的干预采取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加强运动、调畅情志;对照组仅采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两组的观察周期均为90天。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血压、血压平滑指数、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最后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3结果(1)治疗后两组在降压总有效率上的比较:治疗组86.67%,对照组60.00%,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血压平滑指数(SI)比较: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血压平滑指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平滑指数均和舒张压平滑指数均有提高(P0.01),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均能够起到一定的平稳降压作用;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30±0.10),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21±0.61),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血压下降更平稳,降压的均衡性更优,更安全。(3)肾素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卧位及立位的肾素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患者卧位肾素和立位肾素水平均降低,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均能使得肾素水平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卧位和立位肾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方式对肾素的降低幅度更大。(4)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卧位及立位的血管紧张素Ⅱ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患者卧位血管紧张素Ⅱ和立位血管紧张素Ⅱ均有降低(P0.01),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均能使得血管紧张素Ⅱ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卧位血管紧张素Ⅱ为(49.81±11.68)pg/ml,立位血管紧张素Ⅱ为(54.68±13.32)p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血管紧张素Ⅱ降低的幅度更大。(5)醛固酮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卧位及立位的醛固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患者卧位醛固酮和立位醛固酮均有降低(P0.01),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均能使得醛固酮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卧位醛固酮为(0.08±0.04)ng/ml,立位醛固酮为(0.11±0.03)ng/ml,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醛固酮降低效果更明显。4结论(1)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及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均具有临床疗效。(2)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临床可行性。(3)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推测通督调神针法干预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武峻艳;李平;;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09期

2 申鹏飞;孔莉;;调神针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糖代谢影响的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7年09期

3 陈理;王欣君;王玲玲;;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年12期

4 宋书昌;卢智;王利春;陈华;;醒脑调神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5期

5 张彬彬;蒋戈利;;三位一体调神针法治疗眩晕1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张闻东;颜小飞;;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03期

7 纪哲;申鹏飞;;申鹏飞调神针法临证经验浅析[J];四川中医;2014年01期

8 汤婕;;“调神针法”去面肌痉挛[J];健康博览;2013年11期

9 杨振;李佩芳;王频;;刺督调神针法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12期

10 王凡;索庆芳;王洪坤;李晨;王瑞丽;尹旭辉;李明爱;;调神针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于涛;徐振华;许能贵;符文彬;孙健;谢长才;;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涛;徐振华;许能贵;符文彬;孙健;谢长才;;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伯灏(Pakho Chau);调神针法结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其松;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周伯p](Pakho Chau);调神针法结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杨运达;五脏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舒大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李e,

本文编号:2411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11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