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和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3 20:41
【摘要】:背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Syndrome,以下简称IBS-D)作为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自上个世纪中后期至今,IBS-D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其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中医药治疗IBS-D方案相关的研究近年来持续增多,关于IBS-D针灸疗法以及腧穴应用规律的研究也较多见。但目前缺乏对这些内容的系统整理分析,尤其尚未见有研究对相关临床观察类文献以一定标准筛选后,再系统地总结分析其针灸疗法和取穴规律,并且将文献研究结果运用到临床治疗上加以验证。目的:IBS-D的主要症状与中医“泄泻”和“腹痛”紧密相关,因此本研究拟对针灸治疗泄泻、腹痛的古代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同时对针灸治疗IBS-D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后,总结出经常用于该病的针灸治法和穴位应用规律。最后基于古今文献的研究结果,选取三种疗效较好且临床易于操作的针灸疗法,结合所总结出的常用穴位组合,设计临床研究方案;并且通过临床观察结果来检验基于古今文献所得出的治疗方案疗效如何。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现代研究文献综述,古代中医文献回顾,现代临床研究分析,以及根据文献分析结果设计的临床研究。现代研究文献综述将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为主要文献来源,对其由IBS-D相关综述分析类文献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出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说明接下来一系列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古代文献的回顾采用计算机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选用与泄泻、腹痛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条文检索。同时结合在线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总结近年来发表的古代文献研究类文章,回顾泄泻和腹痛的源流与演变,并整理出相关针灸疗法和取穴规律。对现代文献的研究将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和PubMed为主,配合几个常用中英文在线数据库,应用针灸治疗IBS-D相关的中英文主题词,对1985-2015年间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结果进一步筛选。最后对入选文献进行针灸疗法和取穴规律的总结分析。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症状严重水平作为评分和疗效的主要指标,同时以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为另一主要指标。两组指标相结合,观测比较耳穴贴压、电针和温针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如何。研究结果:现代综述分析类文献中未见有在古代文献分析结果与全面现代临床文献研究结果指导下,制订临床治疗方案,并对文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的研究。古代文献认为泄泻大多因饮食劳倦、外邪侵犯脾胃、情志不遂等因素使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出现脾胃运化失职,最终引起泄泻。腹痛是由于外感寒暑湿热、饮食不当、情志不遂、阳虚脏寒等因素使腹部脏腑经脉痹阻或失于温养,气血无力运行,导致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与IBS-D相关的古代文献记载的泄泻兼有腹痛的主要证型包括肝气郁滞、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气机逆乱和痰浊瘀血。在辨证准确后,从虚、实、湿、痰、气等方面,以脾、胃、肝、肾为重点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有和、汗、吐、下等。大多使用补虚、祛湿和温里药所组成的温寒化湿、温中止泻、抑肝扶脾、涩肠止泻、温肾固肠和健脾益气等类型之方剂。针灸治疗则大多在辨证后使用针刺、艾灸、贴敷、隔物灸等方法,从局部或远端循经取穴,注重配穴法及特定穴的使用。在符合入选标准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有研究基金支持的较少。入选文献主要刊登在专业针灸类期刊上。广东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等几个地区发表文献所占比例大。入选文献多有明确的诊断或治愈标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涉及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脾胃虚弱和脾虚湿阻等。具体治疗手段丰富,注重特色针灸疗法的运用,例如耳穴贴压、眼针、头针、电针、温针等。另外还有采用综合疗法的临床观察,如针灸联合中西药内服,针灸联合拔罐等。穴位选取范围广。常用穴位包括天枢、足三里、中脘、脾俞、神阙、太冲、上巨虚、关元、大肠俞、三阴交等。取穴特点包括:通过脏腑辨证选穴和循经取穴;同时配合俞募、合募、俞合等配穴方法,其中合募配穴法出现频次最高;偏重特定穴的使用,其中募穴、五输穴、背俞穴、下合穴和原穴最常用。使用频率较高的经脉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临床使用耳穴贴压、电针、温针分别对三组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其中电针组和温针组用合募配穴法取穴。三组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IBS-D症状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说明其临床疗效较好。三种疗法相比较而言,电针和温针疗效更佳,尤其是温针治疗效果最明显。结论: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针灸治疗IBS-D的疗法较古代更为丰富多样。选穴原则多依据古代经典中的经络脏腑理论辨证后循经取穴,并参考《黄帝内经》中的针灸治疗原则进行配穴。本文临床研究所选用的三种治法和穴位组合均被证实有效。其中温针治疗效果最好。临床研究结果印证了文献研究的结论。IBS-D作为现代的常见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对古代文献做详尽挖掘之外,还应该不断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验证已有的疗法和穴位组合,找到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在规范化治疗的同时,达到消除患者痛苦、降低患者治疗成本的目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明清时期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1年03期

2 裴景春,冯起国;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J];中医药学报;2001年02期

3 赵卫,彭进;针灸处方配穴另解[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8期

4 裴景春;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J];中医药学刊;2005年06期

5 聂斌;针灸处方配穴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1期

6 姜硕;狄忠;符文彬;;浅论针灸处方中针刺顺序问题[J];中医杂志;2012年07期

7 孙国杰;;试论针灸处方的内容[J];云南中医杂志;1981年06期

8 李杨;程莘农;;《内经》针灸处方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1982年03期

9 杨骏;;《中国针灸处方学》评介[J];江西中医药;1987年03期

10 张莉;鲍学全;;谈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针灸处方特点[J];中医杂志;199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启才;黄晔;;展望新世纪 探讨针灸临床发展新趋势[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梁繁荣;任玉兰;;略论针灸文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夏有兵;;承淡安针灸临床特点概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范郁山;廖宇衡;张翠洲;;肖继芳教授针灸学术思想浅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李文华;;针灸治疗沙士值得一试[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6 王俊伏;;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36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项燕;李瑞;;失眠的病机及针灸临床疗效分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王启才;;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之我见[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赫群;;中医眼科针灸简史[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10 周爽;杨丽坤;尤艳利;李伟红;舒适;钱小路;凌昌全;;急症针灸的历史回顾及发展战略[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杜野岚 李沛;针灸在德国的发展概况[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2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针灸的门道[N];东方早报;2012年

3 高新军;针灸需要辨证论治毋庸置疑[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施仁潮;读《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有感[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整理 吴刚;针灸研究要以提高疗效为目的[N];健康报;2012年

6 董洪涛 龙 娟;针灸学国际培训教学思路探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刘炜宏;针灸在地震灾区常见病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俞中元;推陈出新 示人规矩[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太品;基于临床应用的循证针灸诊疗系统和智能设备研发[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陈玮;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范洪力;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与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4 伍敏新;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蔡宏伟;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长君;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长峰;针灸治疗痹证的古代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陈晓容;台湾现代针灸发展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崔秀琼;痛经的古今针灸处方用穴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10 孙淑惠;晋唐时期妇科针灸治疗的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亮;针灸国际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赵文龙;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吸毒成瘾用穴规律的探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叶健辉(YIP KIM FAI);循经取穴在《黄帝内经》针灸处方中的应用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夏炎炎;针灸治疗肥胖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罗春远;高血压病针灸疗法的古今文献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徐亚莉;古籍文献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方法特点探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张丽凤;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代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惟钊;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中医眩晕的选穴配伍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苏敏;美国针灸立法法案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10 黄利玲;靳瑞教授针灸临床和教学特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1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21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