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艾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9-03-20 16:22
【摘要】:目的评价艾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2例轻中度BP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以艾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干预,对照组予以单纯口服非那雄胺治疗,疗程均为6周,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降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种疗法治疗后12周随访时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效应改善仍存在,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艾灸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肾俞、中极治疗轻中度BPH较单纯口服非那雄胺,疗程结束和12周随访时,在降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具有优势。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voiding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ation, 62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BP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group (n = 32)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enasteride only for 6 weeks.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followed up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 still exist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P0.01). Conclusion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Shenshu, middle pol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BPH than oral fenasteride alone, the end of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12 weeks of follow-up, in reducing the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quality of life score has advantages.
【作者单位】: 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
【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JJ2013-06) 北京小汤山医院科研专项项目(汤2014-06)
【分类号】:R24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来酉;试论艾灸疗法在宋代的发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9期

2 于本性,郭向军;近10年艾灸疗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5年03期

3 张波;李丽;;陈日新艾灸临床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6年03期

4 杜江顺;李甲灵;;手法推拿与艾灸疗法治疗落枕疗效比较[J];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10期

5 王万春;胡蓉;马文军;严张仁;;腧穴热敏化艾灸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12期

6 周恩华;吴焕淦;谭琳蓥;刘立公;陈云飞;汪司右;王晓梅;;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8期

7 刘忠云;蔡少华;;艾灸热敏化腧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国民间疗法;2009年02期

8 ;艾灸疗法列入国家“973”计划项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林永青;赵百孝;;艾灸防治疫疾的历史与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10 崔荣荣;金海龙;赖亮亮;;艾灸预处理对健美操运动后尿pH值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丽萍;谢永祥;伍朝春;;艾灸疗法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田新发;;应用足部艾灸疗法治病保健的探讨[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3 高希言;奥晓静;;提高艾灸疗效的探讨[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高希言;奥晓静;;提高艾灸疗效的探讨[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温似锦;;熨疯·艾灸疗法治疗骨癌[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赵静洁;马文珠;;艾灸干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田新发;;新发艾灸按摩器疗法防治颈椎病[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张海峰;孙国杰;赵琛;朱慧华;吴蓓玲;;艾灸抗衰老的临床研究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谢洁珊;赵勇;刘振寰;;艾灸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方面的临床应用体会[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保健时报记者 荆冰;冬寒艾灸正当时[N];保健时报;2010年

2 上海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张学亮 副主任医师;养生用艾灸 健康更长久[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四川省达州市绿洲健康中心 欧阳军 副主任药师;艾灸疗法 也需瓣证施灸[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4 河南省中医院 戴秀娟;艾灸升白疗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艾灸的起源[N];东方早报;2013年

6 年年;艾灸疗法推陈出新[N];保健时报;2004年

7 新华;江西首创艾灸新疗法将重振我国艾灸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吕斌;艾灸更宜“虚寒”者[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媛媛 (医学博士);施艾灸 有讲究[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山东省立医院推拿按摩科 王海泉;艾灸疗法可治椎间盘突出[N];健康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剑;艾灸诊室PM_(2.5)物理化学特征与毒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黄茶熙;艾灸诊室可吸入颗粒的物理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恩和图娅;艾灸关元对化疗期生命体征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罗玲;艾灸免疫调节的局部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唐晖;基于文献的艾灸疗法应用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马力群;艾灸疗法医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郭明瑜;艾灸对老年大鼠脑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8 华金双;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王耀帅;艾灸以温促通效应与TRPV1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熊勇;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斐;针刺与艾灸三阴交穴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芳;针灸督脉经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再生抑制蛋白Nogo及其受体复合体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付寒蕾;艾灸对环磷酰胺化疗小鼠血清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影响的量效关系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4 张静静;不同艾灸刺激量对环磷酰胺化疗小鼠骨髓组织黏附分子含量影响的量效关系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5 孙丹红;针刺与艾灸对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章庆庆;艾灸早期干预对痛经大鼠子宫微循环、PG受体比值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王静蓉;艾灸对AD大鼠学习记忆、GSK-3β和磷酸化tau蛋白影响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5年

8 贾敏;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巨噬细胞凋亡率及MIF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刘耀萌;艾灸不同作用因素对APP/PS1双基因小鼠PI3K/AKT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丁宁;针刺与艾灸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额皮质5-HT能系统作用的差异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44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44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