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培元开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4 13:21
【摘要】:目的:探讨培元开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晚一次,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一次,20mg)及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每早一次,2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培元开郁方(每日一剂,400ml,早晚各200ml),疗程共为42天。两组均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及临床疗效评定,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结果:(1)临床观察过程中有2例自行脱落,1例随访失败,1例治疗期间外院就诊时合并应用其他抗抑郁药,故实际完成临床观察病例共66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CRP、HCY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29)05.0),具有可比性;(2)两组中医证侯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27)05.0),提示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学均有改善;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t=-2.733,P=0.008,差异显著,提示观察组中医证候学改善优于对照组;(3)两组HAMD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HAMD评分均有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27)05.0),提示两组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均有改善;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下降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t=-2.459,P=0.017,差异显著,提示观察组抑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4)两组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均有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27)05.0),提示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均有改善;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NIHSS评分下降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t=-2.215,P=0.03,差异显著,提示观察组神经缺损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5)两组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ADL评分均有所升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27)05.0),提示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ADL评分升高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t=3.275,P=0.02,差异显著,提示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6)两组血清CRP及HCY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含量均有所降低,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0.05),提示两组治疗后炎症程度均有下降;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CRP含量下降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t=-2.004,P=0.049,差异显著,提示观察组炎症程度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含量均有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0.05),提示两组经治疗HCY含量均有下降;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HCY含量下降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t=-2.474,P=0.016,差异显著,提示经治疗观察组HCY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7)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对照组33例,临床痊愈1例,占3%;显效17例,占52%;有效8例,占24%;无效7例,占21%。观察组33例,临床痊愈2例,占6%;显效16例,占49%;有效12例,占36%;无效3例,占9%。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05.2695.4021TT(28)(28),,Z=-2.813,P=0.005,按?(28)5.0水准,两组中医证候学疗效级别差异显著,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两组HAMD评分疗效比较:对照组33例,显效2例,占6%;有效22例,占67%;无效6例,占18%;恶化3例,占9%。观察组33例,显效3例,占10%;有效25例,占75%;无效4例,占12%;恶化1例,占13%。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36.2564.4121TT(28)(28),,Z=-3.583,P0.001,按?(28)5.0水准,两组HAMD评分变化疗效级别差异显著,提示经治疗观察组抑郁程度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培元开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中风后抑郁疗效显著,表现为改善中医证候学,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抗HCY有关;2.培元开郁方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平;开郁清心法治癫有卓效[J];新中医;1993年01期

2 郭静,朱陵群,王硕仁,高颖,王永炎;醒脾开郁方抗抑郁的动物行为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3 楚瑞阁;甘娜;张小萍;;开郁健脾愈疡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12期

4 吕蔓生;运用按摩“开郁化痰”的观察与体会[J];按摩与导引;1998年04期

5 何冬梅;加减开郁老寇丸治疗郁证21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年03期

6 王开娜;刘岗;杨健;张硕峰;王静怡;;养心开郁片对小鼠焦虑模型行为学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11年02期

7 林海;王静怡;王晓燕;王开娜;刘岗;吕富荣;杨琳;查鹏洲;;养心开郁片治疗中、轻度抑郁症9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1年03期

8 王明杰;;论“伤寒以开郁为先”[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9 王智民;周蓓蕾;司远萍;翟屹民;刘珊珊;王传跃;;开郁宁片人体耐受性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08期

10 李雅莉;赵玲;魏海峰;李林;;开郁胶囊对抑郁动物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海;王静怡;王晓燕;王开娜;刘岗;吕富荣;杨琳;查鹏洲;;养心开郁片治疗中-轻度抑郁症90例临床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建军;王晓燕;;开郁颗粒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3 朴春丽;仝小林;韩笑;;开郁清热方干预自发2型糖尿病大鼠腹腔脂肪组织MCP-1表达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曦;开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机理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郭静;醒脾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赵昱;开郁清热方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冰;培元开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燕妮;开郁清热降浊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张欣;开郁颗粒治疗抑郁模型大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刘禹辛;开郁清热方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4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