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2 10:07
【摘要】:目的:观察在传统针刺基础上加用温和灸疗法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明确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疲劳的治疗优势,为丰富针灸理论和针、灸并用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后疲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将所有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60例中风后疲劳患者按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为1-60号,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治疗组(常规针刺加温和灸组),两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并针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合并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针刺取穴:主穴:百会、神庭、人中、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配穴:地仓、颊车、廉泉、合谷、外关、曲池、肩毭、梁丘、阳陵泉、悬钟、丘墟、气海、关元。辨证取穴:肝阳上亢证:加太冲、太溪、涌泉;风痰阻络证:加丰隆、风池、足三里;气虚血瘀证:加血海、膈俞;阴虚风动证:加复溜、太溪、风池;阴阳两虚证:加肾俞、三阴交。操作:根据针刺部位患者取相应体位,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穴位。百会、神庭:平刺,针刺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行针2次,共留针30分钟。人中:针尖斜向上刺,平补平泻,有针感即可。风府: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0.5~1.0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泻法30秒;大椎:斜刺0.5~1.0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至阳:斜刺0.5~1.0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腰阳关:直刺0.5~1.0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秒;配穴用平补平泻法,有针感即可。治疗组常规针刺选穴、操作手法同对照组,并在以上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分别于气海、关元两穴处施以温和灸。具体操作:气海穴、关元穴运用温和灸法,将无烟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离皮肤5~10cm处,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进行艾灸,每次30min,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日1次,每周6次。对照组和治疗组每周均治疗6次,休息一天再继续治疗,共治疗4周,并且于治疗前(即患者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运用FSS量表和SS-QOL精力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所有患者的各项观察量表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并记录评分。观察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的观察分析,两组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温和灸结合针刺组FS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普通针刺组,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SS-QOL精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温和灸结合针刺组升高幅度大于普通针刺组,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方法治疗中风后疲劳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温和灸结合针刺组为96.7%、常规针刺组为93.3%,两组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温和灸结合针刺可降低PSF患者的FSS量表评分,升高SS-QOL精力量表评分,且优于常规针刺法,能有效改善PSF患者的疲劳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此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芳;徐珊宁;;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心肌缺血60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夏永莉;;谈谈温和灸[J];河南中医;2008年05期

3 岳进;邓宏达;郑法文;;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10期

4 陈波;熊芳丽;方志聪;李佳霖;;温和灸对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年32期

5 尹莹;裴文娅;王钏;张虹;;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J];中国康复;2012年05期

6 孙凡;李建武;石敏;;隔物温和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年02期

7 王秋芳;;温和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09期

8 张连生;;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57例[J];中国针灸;1993年05期

9 尚秀葵,魏连海;温和灸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0 龙澜允;温和灸治疗嵌顿内痔3例[J];中国针灸;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玲;马晓們;吴焕淦;;温和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症状改善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陈波;熊芳丽;方志聪;李佳霖;;膝周腧穴温和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疗效影响的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建武;熊源胤;马志毅;阮崇洁;;隔物温和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影响的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杨玲;马晓們;吴焕淦;;温和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孙凡;周尔园;曾超;王富江;解光尧;徐守宇;;隔物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建武;刘建民;马志毅;熊源胤;冯彦斌;向诗余;;隔物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祥秀;代芳;岳学勇;李波;孔德明;;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学术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孙德利;张阿宝;徐明;李之俊;朱训生;张琰;陈大隆;蒋和鑫;宋毅;;温和灸结合拔罐对体操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研究[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赵仲和;;温和灸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李建武;马志毅;熊源胤;王进军;李勇;;隔物温和灸对OA家兔软骨细胞及滑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艾条温和灸可有效防治冻疮[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艾条温和灸治脱肛[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蔡晓刚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手脚冰凉 艾条温和灸[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4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蔡晓刚;温和灸额中穴治额窦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医院 许立春;温和灸治疗青光眼[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 纪军;保健灸法常用穴位及其作用是什么?[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教授 严振国 医学博士 王媛媛;中医奇葩 艾灸疗疾[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永莉;温和灸热传递数学物理模型的分析与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欧阳建江;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李晓娟;温和灸对小鼠细菌感染炎症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梁俭昌;针灸对HIBD模型幼鼠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凤;温和灸不同灸量对治疗血脂异常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春华;温和灸对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干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红;针刺配合隔物温和灸及中约泡足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吴伟鹏;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于锦珊;温和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李逗逗;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刘梦婷;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马明云;温和灸影响高脂血症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刘建民;隔物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10 李彬;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456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56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d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