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益肾调督法针刺治疗老年人脾肾阳虚型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4 22:08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益肾调督法针刺(治疗组)及口服乳果糖溶液(对照组)对老年人脾肾阳虚型习惯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的CCS评分和BSFS评分的影响,来评价益肾调督法针刺对治疗老年人脾肾阳虚型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稳定且基本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60例来自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本院病房的老年人脾肾阳虚型习惯性便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补法针刺百会、大椎、至阳、脾俞、肾俞、腰阳关、太溪,泻法针刺大肠俞,30分钟/次/天,连针6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休息1天,再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按说明书服药:初始剂量30ml/次/天,连3天晨服,维持剂量10ml/次/天,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的CCS评分、BSFS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年龄构成、病程、病程构成、CCS评分和BSFS评分比较上,P均0.05,提示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2)治疗2周、4周以及随访4周结束时,两组前后自身的CCS评和BSFS评分比较,P均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3)治疗2周后两组间CCS评分和BSFS评分比较,P均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积分下降情况优于治疗组;(4)治疗4周后两组间CCS评分比较,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BSFS评分比较,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随访4周,两组间CCS评分和BSFS评分比较,P均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对便秘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组:痊愈3人、显效7人、有效15人、无效5人、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5人、显效11人、有效12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随访4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60%。结论:1.益肾调督法针刺组与口服乳果糖溶液组治疗老年人脾肾阳虚型习惯性便秘均有效,对其便秘临床症状及排便性质均有改善作用,口服乳果糖溶液组较益肾调督法针刺组见效快,两组近期疗效相当。2.益肾调督法针刺组的疗效稳定性优于乳果糖溶液组。3.益肾调督法针刺是治疗老年人脾肾阳虚型习惯性便秘切实有效且基本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启鸿;张凯玲;蔡华珠;;六经便秘证治辨析[J];世界中医药;2016年11期

2 刘忠;邵伟立;;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年08期

3 周婧;罗华友;;慢性功能性便秘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J];健康之路;2016年07期

4 仇丽丽;;微针疗法治验3则[J];中医研究;2016年07期

5 王瑾;;疏肝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6 曹鹏;张淼;刘春燕;张晶;唐明哲;李涛;;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油腻食积型便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18期

7 孙继华;;补肺益肾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年01期

8 王金梅;张照庆;吴曦;;独针天枢穴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年01期

9 彭雯;严晶;孙志广;;论风药治疗便秘[J];吉林中医药;2016年01期

10 张颖;保志军;张赣生;郭正扬;张自妍;于晓峰;;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弋淇;杨向东;;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A];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萃[C];2012年

2 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韩少梅;方秀才;鲁素彩;郭慧平;;北京地区成年人慢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朱萍萍;李朝阳;;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附126例病例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定靠;成人慢性便秘的证候分布研究及中成药指导用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85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85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