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评估及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01:03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评估及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一定样本量的研究对象进行共情能力评定及中医证候观察,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状况,并探析中医证候与共情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方法:1.本项研究从症状入手,基于《中医诊断学》辨证理论,制定了中医证候观察评分表,同时结合使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心理学院合作翻译的6项共情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共情能力进行练合测评。2.以问卷星作为收集资料的平台,于2014年7月~2016年2月进行数据收集。3.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 Correlation)对中医证候和共情指数量表(EQ)、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BFQ)、情绪调节量表(ERQ)和过度竞争态度量表(HCA)六项共情量表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一定样本量的正常人群中进行共情能力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对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组的共情评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探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状况。研究结果:1.本项研究中,精神分裂症组:共纳入31例患者,男性26人占83.9%,女性5人占16.1%,男女比例约为5:1;年龄平均为34.42±11.12岁,最小18岁,最大59岁。正常组:共纳入自愿参加本项研究的正常受试者34名,其中男性30人占88.2%,女性4人占11.8%,男女比例为7.5:1;平均年龄为33.91±9.52岁,最小18岁,最大56岁。2.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组之间的各项共情量表总分及相应的因子分进行组间比较发现:(1)精神分裂症组IRI量表中的共情关注(EC)因子分和正向因子总分(EC+PT)均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共情缺陷,涉及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突出表现为对他人的情感关注和同情的能力受损。(2)精神分裂症组TAS量表总分和所包含的三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对自我情感的描述、认知与区别自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均受损,缺乏幻想实用性思维。(3)精神分裂症组BEQ量表中的正性情绪表达因子分(PEX)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正性情绪在其行为上的表现程度减低。3.通过对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进行分析,10项中医证候中,评分最高的是心(阴)血虚、肝火炽盛、胆郁痰扰和痰湿4个证候。4.通过对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共情量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1)除肾阳虚外,其余9项中医证候均与TAS量表中的F1(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有高度相关性,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肝火炽盛。(2)除肾阳虚外,其余9项中医证候均与TAS量表中的F2(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有相关性,相关性最明显的是胆郁痰扰。(3)胆郁痰扰、肝火炽盛、心(阴)血虚和痰湿4项中医证候,均与TAS量表中的F3(外向性思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心(阴)血虚。(4)除肾阳虚外,其余9项中医证候均与TAS总分有高度相关性,其中肝火炽盛与TAS总分相关性最高。结论:1.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组的共情能力测评结果与正常组对比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性的共情缺陷,涉及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经过对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肝火炽盛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认知与区别自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均受损;(2)胆郁痰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情感的描述能力受损;(3)心(阴)血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幻想实用性思维。3.通过对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运用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本项研究中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为:(1)心(阴)血虚;(2)肝火炽盛;(3)胆郁痰扰;(4)痰湿。
【关键词】:共情 精神分裂症 中医证候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符号说明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6
  • 综述一 共情的西医研究进展10-21
  • 1. 共情概念的源流10-11
  • 2. 共情的本质11-14
  • 3. 共情的研究方法14-15
  • 4. 共情的应用15-17
  • 5. 共情缺陷17-18
  • 参考文献18-21
  • 综述二 共情的中医学探讨21-26
  • 1. 共情在传统中医学思想理论中的体现21-22
  • 2. 共情在中医学医德伦理上的阐发22-23
  • 3. 共情在中医临证中的展现23
  • 4. 共情与治神23-24
  • 5. 中医药现代研究24-25
  • 参考文献25-26
  • 前言26-27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7-48
  • 1. 临床资料27-29
  • 1.1 研究方案流程图27-28
  • 1.2 研究标准28-29
  • 1.3 研究对象29
  • 2. 研究方法29-33
  • 2.1 中医证候观察29-30
  • 2.2 共情能力测量30-33
  • 2.3 量表施测33
  • 2.4 统计处理33
  • 3. 研究结果33-44
  • 3.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33-35
  • 3.2 中医证候观察评分表调查结果35
  • 3.3 共情量表测评结果35-37
  • 3.4 中医证候与各项共情量表的相关研究37-44
  • 4. 小结44-45
  • 5. 讨论45-48
  • 5.1 精神分裂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共情能力差异45-46
  • 5.2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分析46
  • 5.3 共情能力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64
  •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51-52
  • 附录2 中医证候观察评分表52-54
  • 附录3 共情指数量表(EQ)54-57
  • 附录4 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57-59
  • 附录5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59-60
  • 附录6 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BEQ)60-61
  • 附录7 情绪调节量表(ERQ)61-62
  • 附录8 过度竞争态度量表(HCA)62-64
  • 致谢64-65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5-66
  • 个人简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野;王左原;邹世洁;;中医证候体系形式的重新建构[J];医学与哲学;1993年04期

2 胥桂生;试论中医证候命名规范化的标准[J];甘肃中医;2000年02期

3 胥桂生;试论中医证候命名规范化的标准[J];中医文献杂志;2000年02期

4 朱泉;中医证候机理研究思路的反思[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20期

5 王志强,谢桂权,刘建博,李文英;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现状[J];中医药通报;2005年01期

6 臧敏;庾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7 刘家强;江津河;;中医证候与基因组整体[J];中医药学刊;2006年05期

8 龚燕冰;倪青;王永炎;;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二)——中医证候的量化及数理统计方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杨小波;梁兆晖;罗云坚;陈玲;;支持向量机算法在中医证候信息分类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1期

10 吴秀艳;王天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王庆国;;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J];中医杂志;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赵静;林凌;;浅谈中医证候定量化[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素云;王明航;李建生;赵焕东;余学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A];睡眠研究: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罗翌;严夏;李际强;李俊;方志坚;华荣;;25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分析[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4 梁逸强;王佑华;周端;;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中医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郭健;徐国兴;;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规律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仝小林;赵东;段军;张志远;华传金;张斌;周水平;陈晓光;黄力;杜金行;李海聪;赵天豫;李爱国;;肺毒疫临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初探[A];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交流专辑[C];2003年

7 李建生;余学庆;李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一)[C];2004年

8 林宇;王侃;胡佳心;林冬群;陈晓伟;阮新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中医证候定量化研究初探[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过建春;方兴刚;李春青;王宇芳;石伟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研究[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李梢;;中医证候与分子网络调节机制的可能关联[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滨州医学院中医证候研究中心 孙喜灵;利用现代数学模型破解中医证候[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湖南中医药大学 何清湖 周兴;应做到“三统一”[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简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罗 翌 严 夏 李际强 李 俊 方志坚 华 荣;25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分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刘书云;流行性感冒常见中医证候类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6 罗翌 严夏 李际强 李俊 方志坚 华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董昌武 高尔鑫;易感基因多态性与EH中医证候实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田金洲;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展望[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9 李天舒;艾滋病中西医“参照字典”一目了然[N];健康报;2008年

10 罗佳波 贺丰 殷平善;中药传统技术的现代研究与保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学忠;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统计建模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2 张万方;艾滋病中医证候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余学庆;基于智能计算的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孙贵香;冠心病中医证候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及其BP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潘毅;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常见证型计量诊断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刘进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演变及中药干预的方证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王娟;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及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冯丽;血液病患者社会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史琦;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候识别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林士毅;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及与微观指标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慧;卒中相关性肺炎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居睿;毒品成瘾中医证候PRO量表的条目筛选和考核[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汪莉;RAS关键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蒋龙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候谱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丁凯凯;晚期肝癌并发症与中医证候关系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孟龙;沈阳地区DPN患者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王艺杰;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胡钟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多中心临床诊疗方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郭燕京;继人工流产后自然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评估及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1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