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临床相关检验指标在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17 21:06

  本文关键词:临床相关检验指标在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从医学检验的角度,来提供血瘀证(blood stasis syndrome, BSS)诊断的实验依据。并且进一步分析中医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与健康组在相关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区别,以及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3种血瘀证患者组间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按照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诊断标准,收集本院2014年1-6月门诊患者病例3种血瘀证型和健康人(健康组)血液样本各50例,采集血液样本按规定进行血流变学指标(BV、PV、Hct、RE、ESR)、凝血指标(PT、APTT、 TT、Fib)、血脂指标(TG、CHO、LDL、apoA1、apoB)、血常规指标(MCH、MCV、RDW-cv、 PDW、MPV)以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血清游离钙(F-Ca2+)、 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D-二聚体(D-D)、免疫球蛋白(IgA、IgG)等检测,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血瘀证不同证型及健康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与血瘀证辨证分型中各型的关系。结果:1 气虚血瘀证与健康组相比,血流变学指标(BV、RE、ESR、Hct)、凝血指标(PT、 APTT、TT)、血常规指标(MCH、MCV、RDW-cv)以及ET、ANP、SOD、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气滞血瘀证与健康组相比,血流变学指标(BV、Hct、RE、ESR)、凝血指标(PT、 APTT、TT)、血脂指标(TG、CHO、LDL、apoA1、apoB)以及ET、NO、ANP、SOD、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寒凝血瘀证与健康组相比,血流变学指标(BV、PV、Hct、RE、ESR)、凝血指标(PT、 APTT、TT、Fib)、血脂指标(CHO、LDL)、血常规指标(PDW、MPV)以及ET、ANP、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BV、Hct、RE、ESR)、血脂指标(TG、CHO、LDL、apoA1、apoB)、血常规指标(MCH、MCV、RDW-cv)以及ET、NO、AN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5寒凝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BV、PV、Hct、ESR)、凝血指标(PT、APTT、TT、Fib)、血脂指标(CHO、LDL、apoA1)、血常规指标(MCH、MCV、 RDW-cv、PDW、MPV)以及ANP、SOD、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寒凝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患者比较,血流变学指标(BV、Hct、ESR)、凝血指标(PT、 APTT、TT、Fib)、血脂指标(TG、CHO、LDL、apoA1、apoB)、血常规指标(PDW、MPV)以及ET、NO、ANP、SOD、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流变指标除了PV,对于其余4项指标BV、Hct、RE、ESR存在以下规律,它们数值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健康组。8从凝血4项指标PT、APTT、TT和Fib来看,寒凝血瘀证组的值都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从血脂5项指标TG、CHO、LDL、apoAl和apoB来看,气滞血瘀证组的值都高于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从血常规指标(MCH、MCV、RDW-cv)来看,气虚血瘀证组的值都高于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血常规指标(PDW、MPV)来看,寒凝血瘀证组的值都高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 从其它指标(ET、NO、ANP)来看,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组ET和ANP值高于气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气滞血瘀证组NO值高于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从SOD指标的值来看,寒凝血瘀证组低于气滞血瘀证组,气滞血瘀证组低于气虚血瘀证组,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D-D指标的值来看,气虚血瘀证组高于寒凝血瘀证组,寒凝血瘀证组高于气滞血瘀证组,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床检验指标是传统医学中一种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研究者通过分析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患者以及健康组血流变指标(BV、PV、Hct、RE、ESR)、血凝指标(PT、APTT、TT、Fib)、血脂指标(TG、CHO、LDL、apoA1、apoB)、血常规指标(MCH、MCV、RDW-cv、PDW、MPV)以及ET、NO、ANP、SOD、D-D等,初步发现三者的检测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三者检测结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将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指标应用到传统医学血瘀证辨证分型中,利用临床检验指标客观化、量化的特点,研究中医证候与临床检验指标的联系,为中医证候提供客观化的临床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做到更好地指导中医辨证治疗。同时,该研究也为现代科学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辨证分型 寒凝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血瘀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R255.7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符号说明12-14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血瘀证诊断中应用前景分析14-24
  • 1. 血瘀证与红细胞变形性15
  • 2. 血瘀证与炎症因子的变化15
  • 3. 血瘀证与凝血功能指标15-16
  • 4. 血瘀证与脂类代谢16
  • 5. 血瘀证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16-17
  • 6. 血瘀证与血小板的大小及功能17
  • 7. 血瘀证与核酸检测17-18
  • 8. 总结18-19
  • 参考文献19-24
  • 前言24-26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6-60
  • 资料26-27
  • 1 对象与分组26
  • 2 仪器与试剂26-27
  • 方法27-36
  • 1 证型分类方法27-28
  • 2 纳入标准28
  • 3 排除标准28-29
  • 4 检测指标29-35
  • 5 标本采集35
  • 6 检测方法35
  • 7 统计学处理35-36
  • 结果36-56
  • 1. 血流变指标与3种血瘀证相关性分析36-39
  • 2. 凝血功能指标与3种血瘀证相关性分析39-43
  • 3. 血脂相关性检验指标与3种血瘀证相关性分析43-46
  • 4. 血常规指标与3种血瘀证相关性分析46-50
  • 5. 其它相关性检验指标与3种血瘀证相关性分析50-53
  • 6.其它相关性检验指标(SOD、D-D、IgG、IgA)与3种血瘀证相关性分析53-56
  • 小结56-57
  • 讨论57-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5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5-66
  • 个人简历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培民;血瘀Ⅲ号治疗血瘀证206例[J];福建中医药;2001年04期

2 柴向斌,王斌全;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初探[J];中医药研究;2001年04期

3 孙金芳,芦连菊,臧建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5年09期

4 姚魁武;王阶;衷敬柏;朱翠玲;王恰如;;血瘀证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1期

5 姚魁武;王阶;;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年04期

6 高克俭;;血瘀证诊断研究现状及进展[J];天津中医药;2006年05期

7 陈利国;胡小勤;;论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3期

8 魏星;裘华森;周济春;;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10期

9 吴锐;熊雯雯;江一平;李国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瘀证目征的改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年01期

10 杜慧慧;李青梅;王磊;李莹;王俐琼;张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血瘀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鸾;胡一敏;胡建东;施晓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2 姚魁武;王阶;武继涛;朱翠玲;王恰如;;不同疾病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比较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姚魁武;王阶;朱翠玲;武继涛;;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诊断贡献度比较研究[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姚魁武;王阶;朱翠玲;武继涛;;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诊断贡献度比较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魏星;裘华森;周济春;;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A];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利国;;血瘀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勇;李春;郭淑贞;啜文静;王伟;;扩散编辑实验分析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清脂类代谢变化[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戴豪良;;关于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的若干问题[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李国贤;万晓凤;王缨;鄢毅;;血瘀证诊断现代分类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张兰凤;王阶;;血瘀证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可冀 马晓昌;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N];健康报;2002年

2 史载祥;血瘀证研究现状及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刘凌;诠释血瘀证[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4 记者 樊丹;血瘀证检测实现可视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教授;为什么说血瘀证是百病之源[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 教授;血瘀证的病因[N];云南日报;2000年

8 史载祥;血瘀证研究现状及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殷惠军;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基础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同德;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张瑞江;血瘀证传统辩证诊断的数学模型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马民;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武月萍;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李定祥;五脏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郭力恒;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吕渭辉;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瘀证诊断指标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李海霞;血瘀证病位分类与规范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赵炜嘉(CHIU Wai Ka);血瘀证与针灸论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罗静;陈可冀血瘀证辨证方法传承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璐;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赵方舟;血瘀证的发展与古今诊断依据的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长军;临床相关检验指标在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任兰群;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灵杰;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血瘀证与其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6 陈贵海;肥胖与血瘀证[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李永峰;血瘀证形成与肝失疏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冯艳丽;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瘀证与相关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9 黄敏;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胡文娟;不同血瘀证亚型目征特点与血小板活化及炎症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临床相关检验指标在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3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