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术愈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柴术愈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柴术愈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夹湿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5例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前后对照、对比分析的原则进行研究。以4周为一个疗程,在诊疗过程中以治疗初始、第4周为观察阶段点,以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焦虑抑郁量表进行积分评定,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汁分析,观察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服用柴术愈肠饮患者41例的0周、4周的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单一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得出治疗前后P小于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焦虑抑郁量表也明显下降,统计结果表明:治疗4周后41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87.8%,治疗前后以中医证候学(8.39±3.00、3.71±1.82)进行比较分析,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以主症(4.51±1.75、2.27±1.32)进行比较分析,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以中医单一症状腹痛(1.22±0.65、0.59±0.55)、大便性状(1.10±0.80、0.51±0.60)、大便频次(1.17±0.77、0.63±0.58)、胸闷善太息(1.05±0.80、0.56±0.59)、乏力(1.27±0.98、0.37±0.49)、腹胀(1.07±0.85、0.39±0.54)、急躁易怒(0.95±0.80、0.56±0.59)、食欲(0.66±0.85、0.24±0.49)进行比较分析,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柴术愈肠饮能有效治疗肝郁脾虚夹湿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明确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2.柴术愈肠饮治疗肝郁脾虚夹湿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柴术愈肠饮 肝郁脾虚夹湿证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缩略词汇表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9
- 文献综述9-17
- 1. 现代医学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9-13
- 1.1 概念9
- 1.2 流行病学9-10
- 1.3 发病机制10-11
- 1.4 IBS的治疗11-13
- 2. 传统医学对于IBS的认识13-17
- 2.1 传统医学对于IBS病名的认识13
- 2.2 传统医学对于IBS病因病机的认识13-14
- 2.3 现代中医学家对于IBS治疗综述14-17
- 资料与方法17-20
- 1. 临床资料17
- 1.1 病例来源17
- 1.2 诊断标准17
- 2. 临床研究对象选择标准17-18
- 2.1 纳入标准17-18
- 2.2 排除标准18
- 2.3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18
- 3. 方法18-20
- 3.1 观察方法18
- 3.2 柴术愈肠饮药物组成18
- 3.3 观察指标18
- 3.4 随访18-19
- 3.5 中医证候学疗效判定标准19
- 3.6 复发率判定标准19
- 3.7 统计学处理方法19-20
- 结果20-22
- 1. 病例完成情况20
- 2. 临床疗效观察情况20-22
- 2.1 治愈率统计结果判定分析20
- 2.2 治疗前后中医整体症状学的比较分析20
- 2.3 治疗前后中医各症状积分比较20-21
- 2.4 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21
- 2.5 SAS与SDS评分21
- 2.6 随访复发情况21-22
- 讨论22-28
- 1. 肠易激综合征脏腑病机研究22-23
- 2. 柴术解激饮的立方依据23
- 3. IBS-D肝郁脾虚夹湿证辨证分析23-24
- 4. IBS-D肝郁脾虚夹湿证的治疗24
- 5. 柴术解激饮制方分析24-27
- 5.1 方药组成、功效、适应症以及随证加减24
- 5.2 方剂中单一中药的疗效及现代药理24-27
- 6. 问题与展望27-28
- 结论28-29
- 致谢29-30
- 参考文献30-35
- 附录35-3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37-39
- 作者简介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红;葛秦术姜芍草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0年10期
2 曾文,陈关良;降激汤保留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3 戈力;自拟愈泻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0年01期
4 王正红;自拟葛秦术姜芍草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J];陕西中医函授;2000年05期
5 ;53例肠易激综合征住院病人临床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S1期
6 李菊莲;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周连鸿;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J];胃肠病学;2002年01期
8 叶平胜,卢立广;肠激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7期
9 刘谦民,齐欣,郭全平,樊蕊;肠易激综合征与性格关系的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3年09期
10 刘谦民,齐欣,郭全平,樊蕊;肠易激综合征与性格关系的探讨[J];胃肠病学;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琳;刘召;;金仁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顾怀玉;郑利昌;顾超辉;;“健脾1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3 赵文娟;王垂杰;;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金菩;;肠易激综合征[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韩棉梅;罗琦;纪云西;郑超伟;周福生;;心胃相关理论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小琴;;情志相关性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熊文生;唐锡军;;疏肝舒肠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郑舜华;胥小芳;张正利;;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现状述评[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潘国宗;;肠易激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孙亚萍;王化虹;;53例肠易激综合征住院病人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春苓;肠易激综合征不可小视[N];消费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N];沈阳日报;2010年
3 ;肠易激综合征能治吗?[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红岩;情绪变化大易患“肠易激综合征”[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朱丽丽;肠易激综合征与压力大有关[N];健康报;2006年
6 牛超群邋译;药物可一线治疗成人肠易激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朱旭东;患肠易激综合征勿服抗生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黄连素治肠易激综合征有良效[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璐;“两个结合”消除肠易激综合征[N];保健时报;2009年
10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赵保民 (副教授);肠易激综合征[N];家庭医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衍群;乳糖、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陈锡强;易激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顾缨;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余颖聪;肠易激综合征研究分析及诊治新体系的构想[D];浙江大学;2009年
5 叶惠芬;术芍地姜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袁媛;社会支持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谢地;肠易激综合征肝主疏泄功能异常相关因素及证型指标相关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赵炜;肠易激综合征证候规律与脑肠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刘亮;肠易激综合征在护士和医学生群体以及腹泻型中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龙艳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免疫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赛;肠易激综合征穴位感受器阈值测量与针刺疗效评价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郑秀丽;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杨毓雯;正念训练对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效果[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茂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肠易激综合征统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月晓;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障碍关系的临床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6 陈月莹;定痛止泻汤联合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王文春;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赵国鹏;中医情志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中医学院;2015年
9 张婷;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强;柴术愈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柴术愈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