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伏邪理论”对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的胸痹住院患者中医证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运用“伏邪理论”对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的胸痹住院患者中医证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胸痹心痛(冠心病)的中医的伏邪证素的分布特征,临床分型(心绞痛类型、心肌梗死分型)合并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的中医伏邪证候要素的分布特征,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运用伏邪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的316例患者进行证候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冠心病中医伏邪证素总体分布以血瘀多见,其次是痰浊、寒凝、火热、气虚、阳虚、阴虚、阳脱、秽浊、气滞;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证素分布与总体分布基本一致。结论:冠心病证素组合多以气虚+阴虚+血瘀、血瘀+痰浊多见,各种临床类型的伏邪证素分布无明显差异性,结果有待于大样本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伏邪 证素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6.2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前言10-12
-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5
- 1.研究对象12
- 2.内容与方法12-13
- 2.1 内容12-13
- 2.2 方法13
- 2.2.1 调查方法13
- 2.2.2 调查内容13
- 3.质量控制13
- 4.统计方法13-14
- 5.技术路线图14-15
- 结果15-26
- 讨论26-32
- 小结32-33
- 致谢33-34
- 参考文献34-37
- 附录37-39
- 综述39-47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宝刚;张安玲;;伏邪理论初探[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何绍奇;论伏邪[J];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03期
3 蔡春江 ,裴林 ,李佃贵;伏邪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2年02期
4 张鑫;张俊龙;;伏邪概念发生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7期
5 邓悦;郭家娟;李红光;丁颖迪;黄永生;;从中医伏邪病因论治冠心病的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刘清泉;高洁;;伏邪探源[J];中医杂志;2011年02期
7 李涛;陈洪宇;王永钧;;伏邪理论在肾病中应用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03期
8 罗思宁;;伏邪学说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应用[J];中医学报;2012年12期
9 王丽;;浅议7版《医古文》病案中伏邪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23期
10 刘晨光;范慧慧;许二平;;伏邪理论辨析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陈洪宇;王永钧;;伏邪理论及其在肾病中的应用[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慧琳;聂红明;陈逸云;叶青艳;;陈建杰教授应用“伏邪理论”指导“慢性丙型肝炎”诊治经验[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德珍;王抗战;;慢性乙型肝炎从伏邪论治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铁小玲;孙万森;吴喜利;王竹;安鹏;;从“伏邪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风伏肾络”之病因病机[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宫晓燕;李霞;;任继学教授从伏邪论治肺系疾病[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考希良;;从伏邪致痹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复发及临床证治[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郭晓辰;张军平;;以治未病和伏邪理论指导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果;唐旭东;;伏邪理论在中医药调治慢性肝病中的运用[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黄永生;郭家娟;崔英子;;冠心病从“先天伏寒”病因论治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10 刘果;王新月;;伏邪理论在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中的运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考希良;伏邪致痹机理初探[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清泉;以伏邪理论对抗耐药菌感染[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盛;七情伏邪学说的提出及初步验证—母鼠孕前肝疏泄不及对雄性子代行为及神经生化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鑫;中医伏邪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璐;基于痰瘀伏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荆璐;基于伏邪理论清透法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谢阳;运用“伏邪理论”对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的胸痹住院患者中医证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柳青;古代伏邪理论的发展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5 姜宜惠;内伤伏邪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侯文婕;从伏邪论带状疱疹[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丁宝刚;基于伏邪理论对中风痰热的理论研究与临床调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孙路路;基于伏邪理论的清透法治疗重症监护室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刘嫦亮;伏邪、伏毒理论古文献整理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刘亮;基于痰瘀伏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运用“伏邪理论”对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的胸痹住院患者中医证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