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小鼠泻下作用的药效研究及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3-19 01:29
【摘要】: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防治已经成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不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且造成的医疗开支数目巨大。本病主要病因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本病在早起具有隐匿性,由于患者对个人身体状况的忽视,以及对体检和病情的不重视,导致大部分患者初次就诊时肾脏功能已出现严重损害。在进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后,西医主要使用替代疗法治疗,其费用昂贵,难以普及。而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独特的优势。大黄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要药被广泛使用,其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纵观各位大师名家在使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时,并未明确具体使用何种炮制的大黄,且大黄应该煎煮多久为最佳。基于此,本文拟探讨大黄不同炮制品、不同煎煮时间对小鼠泻下、肠推进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导师巴元明教授所使用的“通腑泄浊法”法延缓CRF进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取湖北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的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四种,每份50g加水适量,分别用直火煎煮5、7、9、10、15、20、30分钟(水沸后下药,用文火煎,从下药时开始计算时间),滤取药液。取相应数量的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以及对应各个试剂的实验组,分别观察小鼠泻下、肠推进,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再取小鼠结肠部分,进行Na~+-K~+-ATP酶活力测定。筛选巴元明教授门诊采用“通腑泄浊”法的病例60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Scr、BUN、UA、eGFR、24upq的变化。结果:各个时间节点泻下效果均最强的为生大黄,生大黄煎煮9分钟时泻下效果最强,EI为12.8;总体肠推进效果最强的为生大黄,生大黄煎煮9分钟时肠推进效果最强,肠推进率为84.09%;总体Na~+-K~+-ATP酶活力最低的是熟大黄,熟大黄煎煮7分钟时的Na~+-K~+-ATP酶活力最低,具体为5;经过“通腑泄浊”法治疗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Scr、BUN、UA、24upq均有明显降低,eGFR也有明显升高。结论:四种炮制的大黄均可以促进泻下(泻下效果依次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除了大黄炭外的三种大黄炮制品均能促进肠推进(推进强弱依次为: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四种炮制的大黄均可以抑制小鼠结肠的Na~+-K~+-ATP酶活性(抑制程度依次为:熟大黄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大黄泻下效果随煎煮时间的延长发生改变。通过对“通腑泄浊”法的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对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有较好疗效。
【图文】:

煎煮时间,肠推进,不同炮制,小鼠


图 1-1 不同炮制及煎煮时间大黄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明显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峰值均出现在 9 分钟,具体分别为 84.09%、80.7%、74.4%,与空白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黄炭在各

煎煮时间,不同炮制,小鼠,活力


图 1-2 不同炮制及煎煮时间大黄对小鼠 Na+-K+-ATP 酶活力的影响四种炮制的大黄均对小鼠结肠的 Na+-K+-ATP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P<0.01,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黄炭和酒大黄组的 Na+-K+-ATP 酶活性随煎煮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生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惠英;中药煎煮时间、次数与药效关系的研究[J];药品评价;2004年05期

2 樵夫;麻黄和甘草的不同使用部分对煎液成分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3 王沛;对山楂煎煮时间的探讨[J];中药材;1989年11期

4 孙翠桦;汪必忠;;炮制对决明子溶出成分的影响[J];中成药;1989年01期

5 张泽渊;孙剑峰;钟丹;张艺凡;夏志武;何成诗;;煎煮时间对肺癌汤剂质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12期

6 马明辉;吕丽娟;贡济宇;赵伟;;灵芝提取工艺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丁敬远;;关于中药的煎煮时间[J];中医杂志;2004年07期

8 张爱岑,李正国,于立佐;煎煮时间对葛根水溶性成分的影响[J];中药材;1997年02期

9 ;中药煎煮时间越长药效越好吗[J];新农村;2019年06期

10 赵海峰,张建朝,邵阿利;需特殊方法煎煮药物的最适煎煮时间及原理[J];陕西中医;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玉梅;韩春凤;田志刚;;润通胶囊提取工艺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张泽梅;张秀清;;中药药用价值的探讨[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耿;于长安;李振坤;唐仕欢;廖文强;杨洪军;;丹参煎煮化学成分溶出规律研究[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解承林;;浅谈中药煎药方法的变迁[A];《健康周刊》医药研究研讨会综合刊(2016年1月第4期)[C];2016年

5 杨振翔;张振凌;;制禹白附炮制工艺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志俭;毋尚祥;;从加工全蝎新方法谈起[A];’98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8年

7 敖慧;叶强;徐艳文;魏担;豆彩霞;刘红梅;方成鑫;;基于气质联用技术的阳春砂仁煎煮方式筛选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张璐;Qiu jixi;刘瑞新;;术甘合剂提取工艺研究[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建海;冯彬彬;徐晓玉;;对中药毒性的辩证认识[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耿;于长安;李振坤;唐仕欢;廖文强;杨洪军;;丹参煎煮化学成分溶出规律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药师 王青;不是煎两遍混合服这么简单[N];大众卫生报;2017年

2 魏开敏;小心附子过量致中毒[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王晓;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次数[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衣晓峰;博士教您煎中药[N];大众卫生报;2004年

5 ;服汤药36℃苦味最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衣晓峰 孙理 本报记者 姚艳春;煎服中药学问多[N];黑龙江日报;2004年

7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焦拥政;服汤药36℃苦味最轻[N];健康时报;2005年

8 白云;煎药的时间多长为宜[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9 ;汤药好,还得会煎才行[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10 李学林;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刚明;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慢性肾衰竭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竹兰;《伤寒论》汤剂煎煮法与汤剂制备规范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叶强;附子应用环节活性物质变化与热性程度虚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琰;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小鼠泻下作用的药效研究及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田玉静;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叶强;附子配伍大黄调控药性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杨卓;附子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熊红;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小承气汤化学成分及药效学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梁兆佳;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霍炳杰;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刘瑶;川乌草乌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余葱葱;附子临床汤剂应用有效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惠恩健;佛手片、砂仁等中医理气药的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9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89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