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通络法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温经通络法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共2篇,第一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的认识及防治进展,包括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化疗药物、致病机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分级标准、以及中西医对于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是一种常见的化疗副作用,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感觉异常或缺失,甚至功能障碍等。周围神经毒性降低了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常常导致药物减量或停用,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经过基础及临床研究,提出了谷胱甘肽、钙镁合剂、维生素等药物用于周围神经毒性的防治,而由于疗效并不理想,未被大家认同,中医治疗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说明疗效,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第二篇综述从药剂学的角度,对中医肿瘤外治在剂型方面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包括传统的肿瘤外治剂型、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外治剂型,以及目前剂型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中药通过不同剂型为载体,作用于人体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是治疗肿瘤颇具特色的中医疗法之一,随着先进技术不断的应用,产生了很多新剂型,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中医药外治法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结合现代药剂学的进展,必将有创新性的发展及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研究部分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法治疗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30例,予通络散中药辨证加减煎汤,温浴,20min/次,每日早晚各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疗程。参照NCI标准分级评价,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和2月后神经毒性分级变化、起效时间、神经毒性症状、中医症候及安全性指标,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以上观察指标的结果均以实际数值为参数,运用统计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进行统计。疗效指标结果:(1)30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9例,中位年龄61.5岁(33-77),肿瘤分布以结直肠癌为主(14/30),化疗药物主要为奥沙利铂(17/30),周围神经病变分级以Ⅰ、Ⅱ级为主(27/30)。(2)经中药辨证治疗,14例治愈,1例显效,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6.67%。经配对t检验,神经毒性变化在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0)。 (3)Ⅰ级起效时间为5.1±3.3天,Ⅱ级为7.2±1.9天,Ⅲ级为10.3±1.5天。(4)中医症候方面,均表现为四末麻木、感觉障碍,兼次症多表现为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等气虚、脾虚症状。(5)治疗过程中及2月后随访,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1)肿瘤的发生与年龄有关,中老年人是肿瘤的高发人群。(2)奥沙利铂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的治疗,也是导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 (3)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多以I、IⅡ级毒性为主;多伴随神疲、乏力等气虚表现,佐证了气虚血瘀、寒凝络阻的病机。(4)分级较轻者,神经毒性症状较容易改善。(5)温经通络法可以降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明显改善症状,近期及巩固疗效良好,安全性良好,在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后有待加大样本量,开展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结合客观观察指标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温经通络法 周围神经毒性 中医外治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语10-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36
- 综述一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及防治进展11-29
- 1 引起CIPN的常用药物及致病机制11-14
- 2 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标准14-15
- 3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进展15-22
- 参考文献22-29
- 综述二 恶性肿瘤外治剂型的临床研究现状29-36
- 1 传统肿瘤外治剂型统计29
- 2 临床常用肿瘤外治剂型29-33
- 3. 展望33-34
- 参考文献34-36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6-50
- 前言36
- 临床资料36-37
- 1 病例来源36
- 2 诊断及分级标准36-37
- 3 纳入标准37
- 4 排除标准37
- 5 病例剔除、终止标准37
- 治疗与观察方法37-38
- 1 治疗方案37-38
- 2 观察指标38
- 3 不良事件观察38
- 4 周围神经毒性症状疗效判定标准38
- 5 统计学方法38
- 结果38-44
- 1 一般资料38-40
- 2 治疗前后CIPN分级情况40-41
- 3 疗效分析41
- 4 起效时间41-42
- 5 中医证候观察42-43
- 6 不良反应43
- 7 2月后随访43-44
- 讨论44-50
- 1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及研究现状44-45
- 2 本研究立论依据45-46
- 3 外治方药分析46-48
- 4 研究结果分析48-49
- 5 存在问题与展望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6
- 附录1 Karnofsky(KPS)评分标准53-54
- 附录2 周围神经病变分级(采用NCI-CTCAE v4.03标准)54-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云飞;;温经通络方外用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94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9期
2 李中平;温经通络法治疗雷诺氏病2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05期
3 张世友;温经通络治疗雷诺氏病的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年01期
4 付澄洲;;温经通络法在痹痛证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8期
5 李新华;温经通络散临床外用举隅[J];四川中医;2000年07期
6 王占玺;王伟;;温经通络法治疗寒阻经络证[J];陕西中医;1980年06期
7 于雪芬;潘红斌;湛韬;;温经通络散外敷治疗0级糖尿病足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年01期
8 韩飞;杨海英;彭国庆;;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法分期治疗糖尿病足的体会[J];河北中医;2010年04期
9 周学林;王军;华淑娟;郭淑英;李贵英;罗海燕;;温经通络饮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年03期
10 张会清;;中药温经通络方熏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纪彬;;温经通络麻疼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观察[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李新华;;温经通络散外用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举隅[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庆昌;李振国;;益气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4 李振国;张庆昌;;益气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雷诺氏现象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5 李金花;李惠林;赵恒侠;刘燕平;李增英;;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DPN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6 郭美服;;中药“美容剂散”简介[A];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春妹;陈美谦;陈妃寅;;温经通络方熏洗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研究[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经通络散熏洗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靖卫霞;温经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媛媛;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汤雨;温经通络法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颜世昌;温经通络化痰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3 邓柏杨;温经通络对实验损伤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何清香;温经通络外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李金花;温经通络熏洗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温经通络法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0881.html